“以前辦理施工許可證要等全部圖紙審查完,建設工期就要往后推。現在分階段審批,基坑開挖提前動工,光資金周轉就能省下上千萬元。”秦皇島北戴河新區漁田七里海度假區前期拓展部經理牛冠超算了一筆實在賬。
今年以來,秦皇島市創新推出“分階段施工許可”“審批管家服務”“流動審批廳”硬核改革實招,縮短了文旅項目審批時長,提升了農家院辦證效率,減少了企業辦事跑動次數。
審批流程的“瘦身”,換來了產業發展的“強體”——文旅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經營主體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施工許可“化整為零”
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
當北戴河新區漁田七里海度假區項目圖紙上的構想加速落地,“實時更新”的驚喜背后是一場深刻的審批改革。過去需要“圖紙一次過審、證照整體申領”的傳統模式,已轉換細分為“底板以下”“主體工程”“裝飾裝修”“室外配套”四個模塊的分階段施工許可。
“基坑開挖提前兩個月動工。”牛冠超感慨:“這不僅盤活了千萬周轉資金,更讓新項目‘跑步’與游客相見。”
北戴河新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營業性演出等消費熱點,審批部門與旅游、公安、消防等單位聯動打造“承諾+預審”模式。企業憑信用承諾即可提前籌備宣傳票務,驗收通過后立發正式許可,審批周期最短縮至24小時,安全與效率同步躍升。審批“綠燈”全程護航,點燃了北戴河新區文旅消費的增長引擎。
審批管家“主動敲門”
鄉村農家院持證上崗
在山海關區田莊村“客上賓漁家院”,63歲的李艷彬拿著自繪草圖犯了難——洗碗池與灶臺同區的手稿不合規范,手機上傳證件又屢屢失敗。山海關區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工作人員杜晶晶主動登門,幫忙重新繪制廚房布局,解了燃眉之急。
這僅僅是山海關區“審批管家”下沉服務的縮影。今年以來,山海關區數據和政務服務局變“坐等申請”為“主動敲門”,將專業核查前置為貼心指導。當金源祥民宿經營者徐財祥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時,“審批管家”現場勘驗當即指出涼菜間缺少預進間,立刻幫忙繪制整改示意圖,使其趕在旅行團抵達前達標獲證。
在“核查即服務”理念引領下,現場核查一次性通過率達到95%以上。審批人員“多跑一步”帶來群眾“零跑成事”,山海關區田莊村今夏已有55家農家院“持證上崗”。
移動窗口“隨企而動”
創業園區就地領證
“流動審批廳開到公司樓下,一下我就拿到了兩個許可證!”菁源食代(秦皇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強的驚喜,折射出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大手筆。
今年起,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審批服務裝進“移動行囊”,通過“1+N+3”服務新范式主動嵌入企業聚集區。1張清單通辦——涵蓋企業開辦、項目建設等34項高頻行政許可;N種主題套餐——辦事如點單,可按需組合“一件事”集成服務;3重保障落地——“專屬代表”聯絡、“服務專班”跟進、“直通車”響應,構建全周期閉環。
當服務專員化身“移動窗口”走進僑商大廈,王強的許可證辦理從預想的“反復跑”壓縮為“立等可取”。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吳鵬說:“下一步將拓展服務半徑,讓更多經營主體共享改革紅利。”
改革釋放新動能,營商環境再優化。審批許可從“整體辦”到“分步辦”,服務路徑從“坐等申請”到“主動上門”,審批模式從“固定窗口”轉變為“移動廳堂”——秦皇島用刀刃向內的改革力度,打造出優化營商環境的“金口碑”。(記者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