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土地用途管理靈活性,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滿足城市多元化發展需求,日前,張家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臺《關于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利用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張家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鐵新城的一塊土地,距離高鐵站僅1公里,且與即將投運的國家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樞紐張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項目一期僅一街之隔,區位優勢明顯。當地某房地產公司項目經理姚磊關注此地已有一年,認為開發住宅潛力巨大。然而,按傳統單一住宅用地開發這塊地,他擔心效益不佳,遲遲未下決心。
張家口市探索推出的土地混合開發利用新模式,打消了姚磊的顧慮。“按新政策,若地塊確定為混合用地,可適當增加商業配套,提升住宅區功能性,增強項目市場競爭力。”姚磊道出了拿地意愿。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傳統單一用途的土地開發模式逐漸顯露出局限性,難以適應產業融合、功能復合的發展趨勢。《實施意見》應運而生,旨在通過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利用,打破單一用地性質限制,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實施意見》明確,由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單一宗土地上,允許用地性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同時將該宗土地用地性質分為主導功能用途和其他用途,其中主導功能用途用地占比原則上不低于70%。其他用途用地占比小于等于15%的,該用地為兼容用地。其他用途用地占比大于15%小于等于30%的,該用地為混合用地。
在支持模式上,《實施意見》重點鼓勵以城鎮住宅、工業和商業用地為主導功能的兼容混合設置。此舉既能促進產城融合,又能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各縣區還可結合實際,探索其他類型的兼容混合模式,增強政策靈活性。
此外,《實施意見》還對土地供應方式、地價確定及不動產登記等環節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確保土地混合開發利用全過程有章可循。通過完善制度保障,既能規范市場行為,又能激發市場活力,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
張家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的實施將為建設項目提供更多元化的用地選擇,顯著提升土地管理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有效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規劃保障。(記者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