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鄱陽湖畔的江西彭澤縣,稻蝦田里漣漪漸起,植保無人機化身“空中管家”,沿著預設航線穿梭,為稻蝦播撒“營養餐”。
“無人機投喂既省時又省力,與傳統人工操作相比,投喂更為均勻精準。算起來,這300畝稻蝦田大約可省下100多斤飼料!”養殖大戶錢東升一邊操作無人機,一邊說道。
彭澤之名,因鄱陽湖而來。境內河湖水庫縱橫交錯,總水域面積達32萬畝,為小龍蝦的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彭澤縣大力探索“稻蝦共養”新模式,做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截至2024年底,全縣稻蝦種養面積達16萬畝,年產小龍蝦2.1萬噸,綜合產值約20億元。
發展“稻蝦共養”的地方不少,彭澤縣如何構筑產業“護城河”?縣里提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用工業思維賦能農業發展,以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將“一只蝦”發展成“一條鏈”。
近年來,彭澤縣立足小龍蝦等名優農特產品,招引培育龍頭企業,牽引帶動“饞蝦記”等企業從小龍蝦線上營銷逐步向“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延伸產業鏈條。
“為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彭澤還與京東共建冷鏈中心,先進的倉儲設施與冷鏈配送系統,能夠確保小龍蝦的新鮮度和品質。目前,日均單量可達到3000單,市場規模可達2億元。”彭澤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錢義凌說。
而在江西饞蝦記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生產線正高速運轉,灌料、封口、激光打碼……一盒盒色澤鮮亮、香味誘人的即食蝦尾源源不斷地輸送出來。
“我們公司有4條自動化生產線,每日可生產10萬盒調味小龍蝦尾,年產值2.5億元,并直接帶動就業150余人。”江西饞蝦記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費甜說道。
今年年初,彭澤縣在芙蓉墩鎮新建集中連片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將7000畝連片基地打造成技術集成、效益倍增的示范區。縣里還借助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蝦蟹科技小院等高校和科研團隊力量,助力小龍蝦產業提質增效。
鄱陽湖畔,一只小龍蝦正“繪就”三產融合的新圖景。(記者 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