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日前推出的《五類舊條例 捆住十萬億》連續報道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在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就證監會在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方面的工作進展作出表態。他說,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隨著資本市場運行環境的不斷改善,繼續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引導境內外長期資金入市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
據鄧舸介紹,截至5月末,基金、保險、社保、QFII(含RQFII)持股市值分別為1.13萬億元、4404億元、2917億元、3149億元,占滬深兩市總市值分別為4.73%、1.85%、1.22%、1.32%。以上四類市場主體持股市值合計約為2.18萬億元,占滬深兩市總市值的9.12%。
“多渠道引導境內外長期資金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完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是證監會的一項長期戰略工作任務。”鄧舸表示,證監會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舉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推動基金公司加快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將私募基金納入監管范圍并促進其健康發展;二是加快引入QFII步伐,大力推進RQFII發展。QFII額度從800億美元擴大到1500億美元,RQFII試點地區從香港擴展到倫敦、新加坡等地,美國、英國等境外市場均推出了RQFII-ETF產品,同時還積極推動內地與香港基金產品的互認;三是進一步推動保險資金投資股市,推動擴大養老金產品及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范圍。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3家,基金產品1714只,基金凈值3.6萬億元,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765家,管理私募基金的規模約2萬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以上資金品種,養老基金、企業年金,包括我國特別設置的住房公積金和公共維修基金,都應當結束“躺著睡覺”的狀態積極進入資本市場。本報此前經過簡單計算,發現可以部分入市的長期資金合計超過10萬億元,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1萬億元、住房公積金余額3.2萬億元、社會保障基金1.2萬億元、公共維修基金1萬多億元、企業年金6300多億元以及1.5萬億元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