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消息,由上海金融研究院主辦的“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在上海召開。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演講中強調,銀監會正研究P2P監管規則,將盡快推出,監管最主要是不能搞資金池,更不能去掛什么擔保公司。他強調不能忽視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潛在風險。
作為監管層,在互聯網金融這個問題上,閻慶民是現場聽眾提問的焦點。在閻慶民發表完主題演講之后,臺上馬上有嘉賓向閻慶民發問:“我想問閻主席,大家都在等著互聯網P2P監管的東西,你講了半天,我也沒聽到什么東西。繞來繞去就回避這個問題,給大家透露一點。”
對此, 閻慶民的回答是,現在正在研究關于P2P的監管規則,銀監會也在盡快推出。
他說:“我們正在研究,每天出問題的也有。據統計,人民銀行6月份有個報告,600多家,有500多億的交易額。事實上對于人人貸,我個人觀點,看到了人人貸們的健康發展,今后的發展最主要就是不能搞資金池,更不能再去掛一個什么擔保公司,變成一種新集體的社會組織。”
他強調,本來對于人人貸們的監管,第一是要一一對應,第二就是要實名制。像一個貸款機構把這個錢放到池子里面再去放大,是有風險的。
在閻慶民當天的主題演講中,他也花大篇幅解釋了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潛在風險。第一是流動性風險。各類“第三方支付加基金類”的產品不斷涌現,當中蘊藏著期限錯配的風險,也蘊藏著貨幣市場波動、出現投資者大量贖回的風險。
第二、信用風險。一方面信息本身就不對稱,互聯網平臺核心的依據是基于數據的挖掘,模型的構建和定量的分析,但是由于人們的交易行為,出現盜刷信用,評價等等,都會直接影響信貸質量,僅靠大數據,靠模型的構建和定量的分析,在中國當今數據不清潔的情況下,或者外生變量多與內生變量的情況下,會有誤差,導致信貸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