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務老年人,通過存服務時間換取其他收益
下周二,針對養老服務的“時間銀行”項目將在溫州蒼南縣的兩個社區啟動。
項目負責人、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老師李棉管介紹說,在快速老齡化時代,雖然社會在各種養老措施上作了很多努力,但就目前來看,養老服務在理念上仍將老年人視為社會的“負擔和拖累”。
有沒有一種更積極的辦法,讓老年人不再是負擔,而成為一種資源?能否組織老年人,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也能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存時間,取收益
李棉管說,“時間銀行”這個項目,對象是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動員老人們參加互助行動。同時,為了保證這種志愿服務的持續性,通過“存時間,取收益”的方式為互助行為增加激勵,實現“為別人服務也就是為自己服務”。具體來說,就是老年人通過為其他老年人提供服務,而在個人賬戶中存下一定的時間,擁有個人賬戶服務時間的老年人可以通過將服務時間兌換而獲取收益。
蒼南縣的“時間銀行”項目,主要在靈溪鎮中興社區和龍港鎮湖前社區展開。這兩個社區都各有一個老年公寓。李棉管說,去年6月份,項目組就開始了調研。調研中,發現老年人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需要:空巢老人的陪護聊天、家務、醫療的陪護、集體興趣活動等等。
八旬老人熱心志愿服務
事實上,在去年11月,金華的“時間銀行”項目就已經啟動,目前已有120多名老年人參與。金華項目的兌換方式,是當賬戶持有者有服務需求時,可以將存儲的時間兌換成相應的服務。
李棉管介紹說,蒼南項目,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兌換方式:可以兌換成日常生活用品,或抵扣日用商品的消費支出;還可兌換成相應的醫療服務或醫藥用品。
經過前期的項目宣傳,社區老年人參與積極性很高,靈溪鎮中興社區老年人公寓已有62名老人在時間銀行開戶,龍港鎮湖前社區夕陽紅公寓已有56名老人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