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市場化商業化
據媒體報道,中誠信托目前在信托財產處置變現工作的同時,內部已啟動延期預案的起草工作。某信托公司高管認為,“誠至金開2號”的處置方案或與“誠至金開1號”有所不同,該信托計劃極有可能延期。“不過,在延期之后,投資者的本金至少應該能夠保住,畢竟這家公司的資產本身還不錯,”前述信托公司高管認為,從經驗來看,延期的時間也應該不會太長。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年初同樣陷入兌付危機的“誠至金開1號”,最終在信托計劃到期時,由神秘接盤方受讓投資者的信托受益權,投資者的本金得以保全。
在一個由“誠至金開2號”投資者組建的QQ群里,一位投資者表示:“我不怕有希望地延期,就怕沒希望還延期”。還有一些投資者明確表示反對延期。
接近監管層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對于出現兌付問題的信托產品,監管層的態度是只要信托公司在銷售運營產品時,沒有誤導銷售等違規行為,監管層并不會過多干預,具體兌付結果仍舊取決于信托公司的商業決策。監管層從未要求信托公司進行“剛性兌付”,未來個別產品不能按期兌付預期收益甚至出現虧損,將回歸市場化、商業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