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公司縮水超過30%
上市公司的高市值是公司、大股東、中小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追求,加強市值管理可以理順各方的關系,帶來多贏局面。那么,目前市值管理壓力最大的公司是誰?
從外在表現上來看,市值的增減與股價的漲落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
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啟動于2100點附近,一度摸高至2178點,隨后在2000點附近反復震蕩。至6月30日上證指數累計跌去3.2%,深圳成指更是跌去9.59%,滬深300跌幅為7.08%。在主板指數表現疲弱的同時,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表現亮眼,創業板指數半年上漲7.69%。
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剔除2014年上市的公司)上半年總市值較2013年末略有上升,增長幅度為0.76%。在大市略可的背景下,市值出現縮水的公司有1034家,占比近42%。蒸發掉最多市值的是工商銀行,縮水502.57億元;其次是長城汽車,縮水318.87億元;中國人壽、中國石油緊隨其后,分別縮水316.52億元和275.27億元。
可以看到,縮水額較大的都是市場上的“大塊頭”,這是由于這些公司的市值基數較大。但若從縮水幅度上來看,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上半年A股市場市值縮水幅度超過30%的,共有28家。
其中,上半年第一大熊股—*ST大荒以40.67%的縮水幅度居首,市值從去年年末的201.06億元降至今年6月末的119.28億元,蒸發了81.77億元;海寧皮城以39.99%的縮水幅度排在第二位,市值蒸發掉93.07億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廣田股份,市值縮水了38.93%;縮水幅度居第四位的是長城汽車,市值從去年年末的827.21億元降至今年6月末的508.34億元,降幅達到38.55%;第五位的是創業板公司啟源裝備,市值縮水了37.54%。
排在第六至第十位的公司分別是富瑞特裝、中國化學、長江投資、量子高科及四川美豐,市值縮水幅度分別達到了35.24%、34.88%、34.49%、34.28%和33.77%。其中,中國化學市值蒸發了137.63億元,是前十位中繼長城汽車后市值縮水金額最大的公司。前十位公司的市值共蒸發掉770.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