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印發的兩個公車改革文件公布,文件提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1997年至今全國17個省份至少39個地市縣區曾高調車改,但徹底觸動堅冰的僅有南京、杭州、溫州、寧波等地。(《新京報》,2014年7月21日)
在中央發布車改政策與標準之前,我國部分地區早已出臺車改相關政策,但車補的費用高低也引起了群眾的褒貶不一。例如杭州現行的車補標準,最高2990元,最低350元,相差了近十倍;溫州的車補標準自3100元到300元不等,根據職務級別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遼陽市弓長嶺區區領導的車補高達8萬元,在令人吃驚的同時不禁產生疑問,月均7000多元的車補是不是領導干部福利的變相補貼?
誠然,公車改革對于推進我國行政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車改政策條例的出臺,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領導干部而言,車改無疑是一個去特權化的過程,先不論公車私用情況的存在,即便是公事公辦,公車的取消讓領導干部從個別待遇到大眾化水平,與一般同事打成一片;對于一般干部而言,車補的發放讓他們更能積極工作,不必擔心路上過多的花費讓他們難以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