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最高級別的綜合型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成功舉辦,展會共持續184天,參觀人數7308.44萬人次,在投資規模、參展規模、游客人數等方面創造了博覽會的13項世界紀錄。世博會大大促進了上海及其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應,也為我國成功舉辦世界級重大事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與此同時,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也為重大事件及中國旅游學術研究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與絕佳的案例。上海世博會在社會、經濟、生活領域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在學術研究領域也應該留下一些具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安徽師范大學王朝輝教授、陸林教授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專家,運用其豐厚的理論素養和執著縝密的治學精神,從世博會籌備、舉辦開始關注、思考,后經過三年多系統、深入的專業研究,形成《重大事件對大都市旅游發展的影響研究——2010上海世博會為例》一書,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成為近年來國內外重大事件旅游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和一本代表性著作。兩位教授及其所帶領的團隊綜合多學科的理論方法,采用歷時性手段,在對上海世博會重大事件旅游特征分析的基礎上,對其影響效應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總結了其成功經驗,并提出了重大事件在我國可持續發展理論。
該書按照“理論—實證—理論”的路徑,從理論導入,經實證研究,然后再上升到理論,共14章61萬字,包括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兩個方面、上海世博會重大事件旅游特征與旅游影響效應和理論引論與理論總結四篇。理論引論部分重點厘清重大事件的相關概念,分析上海世博會的重大事件屬性,評述國內外重大事件的理論研究進展,針對學術前沿薄弱環節與發展需要進行研究設計,保障研究的科學系統性以及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實證研究主要采用舉辦期間研究團隊全程跟蹤調研的大樣本數據,分析總結上海世博會旅游空間、市場、消費、虛擬旅游等重大事件旅游特征,結合組織舉辦的良好舉措,提出重大事件在市場營銷、產品設計、產業建設、銷售推廣等方面可持續發展對策。重大事件影響效應研究的重點是圍繞重大事件對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市場、旅游產業布局、旅游產業經營、旅游經濟效應以及后續影響效應等方面,采用大量統計與監測數據,運用多種模型擬合及分析手段,多途徑比較,圍繞典型案例進行系統的實證測度分析與類比研究,以揭示重大事件旅游影響的過程與演化規律。重大事件在我國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影響研究指出,重大事件投資巨大、涉及領域廣、影響面寬,如何最大限度使重大事件舉辦效應最大化,如何在重大事件短期巨大的期間效應基礎上,盡量避免或減少后事件“衰退”效應,創造與發揮重大事件的中長期效應與后續效應;如何有效引導各種旅游要素空間合理有序布局、協調短期需求與長期經營的關系,促進都市旅游快速健康發展;如何成功籌建、有效組織運營與管理重大事件;如何有效開發世博遺產以有效延伸后續效應;世博會有哪些成功經驗可為將來舉辦重大活動提供有效借鑒等等。該書的特色與創新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立足點和出發點上追蹤研究熱點,緊扣研究前沿,構建了一個較為系統的重大事件旅游影響研究體系。通過對國內外研究文獻的系統分析,瞄準相關前沿問題,多主體、多維度、多視角構建科學研究框架體系,開展系統而深入的綜合性研究,通過大樣本調研數據與大量翔實的統計監測資料,對上海世博會旅游及其影響進行全方位分析與全面測度研究。
二是在方法論上注重多學科理論方法集成。考慮到重大事件影響復雜,涉及領域廣泛,需要集成多學科的理論方法深入研究,因此專著綜合了經濟學、管理學、旅游學、地理學、社會學、地理信息系統等學科的理論方法,集成了SPSS、AMOS、GIS分析技術以及事件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趨勢線模型、時間序列模型、ROSTCM分析模型、社會網絡模型、模糊綜合分析等分析方法進行科學評測與分析研究。
三是在具體方式上突出歷時性研究,將上海世博會作為重大事件放到一定的時間段內(世博申辦的2002年到世博閉幕后的2012年),研究不同階段的影響效應及旅游要素空間響應,揭示其發展演化規律。四是在指導思想上把握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結合。專著采取“理論—實踐—理論”的研究路線,除在第14章全面總結重大事件旅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凝練以外,在第4-12章實證研究部分的每一章最后一節都設計了該章研究的理論總結與研究啟示,對本章研究內容系統總結提煉,針對舉辦同類重大活動提出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