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和中央、國務院關于政府信息公開的各項部署要求,有序推進信息公開制度機制建設,持續加大信息主動公開力度,著力強化金融政策發布、解讀和回應,依法穩妥答復公民和法人信息公開申請,有效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提升了中央銀行公信力和透明度,為中央銀行高效履職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加大信息主動公開力度,強化政策發布解讀回應
(一)發揮官網主渠道作用,擴展信息公開廣度和深度。以人民銀行[微博]官方網站(www.pbc.gov.cn)為政府信息公開主渠道,圍繞貨幣政策、金融改革、金融穩定、金融管理和服務等人民銀行中心工作,及時發布重大政策措施、金融統計數據、金融運行情況、主要工作動態、重要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國際金融交流及合作信息等。截至2014年11月底,人民銀行網站共發布各類新聞稿323篇,較上年同期增加23篇;“政務公開”專欄共發布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業務公告52件,較上年增加16件。3月28日,人民銀行向社會公布《中國人民銀行[微博]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全面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總體情況、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相關行政復議和訴訟、信息公開收費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截至2014年11月底,人民銀行各類履職信息主動公開情況如下:
一是按季度發布《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及時發布對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等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介紹和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貼現政策等情況;發布各類公開市場業務公告101期;做好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相關政策信息發布,共發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公告220次;及時公開了《關于滬港通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等涉及重大政策措施的規范性文件27份。二是進一步擴大金融統計數據披露內容,按月公布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報告,按季公布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情況;共發布月度和季度統計報告48期,在《中國人民銀行年報》、《中國金融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登載各類統計報表百余張。三是年初公開了全年普通紀念幣及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發行計劃;8月,公開了2015年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發行計劃。四是發布《關于中央非稅收入收繳代理機構資格認定的公告》和《儲蓄國債承銷團組建工作管理暫定辦法》,推進經理國庫信息公開。五是公開《征信業管理條例》和《征信機構管理辦法》,明確了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的相關規定以及征信機構審批或備案的依據、條件、程序、需要提交的材料目錄等信息;公布《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用戶管理規范》和《征信機構信息安全規范》等征信行業標準,以信息公開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六是發布年度《中國反洗錢報告》,向國內外全面介紹我國反洗錢工作進展。七是公開發布《金融知識普及讀本》;穩步推進“12363”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咨詢投訴熱線電話試點工作,在30個省(區、市)開通“12363”電話,并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公眾和金融消費者公開。
(二)加強官方微博平臺建設,增進與公眾的交流互動。主動適應網絡和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形勢,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博開展政府信息公開,2013年12月1日,人民銀行官方微博“央行[微博]微播”在新浪和騰訊同時開通,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及時播發重大政策措施、重要金融統計數據。2014年1至11月,兩個平臺共編發微博333條,“粉絲”數量合計超過470萬,累計回復網友提問47條次,內容涉及金融法律法規、貨幣政策、金融統計、支付結算、人民幣反假、貨幣發行、征信管理、互聯網金融等重要業務信息。
(三)強化政策熱點解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堅持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回應工作同考慮、同部署、同推進,綜合運用新聞發布會、通氣會、答記者問、接受在線訪談、官方微博、答網友問等多種形式解讀重大金融政策及改革措施,加強與公眾的溝通,回應社會關切。2014年“兩會”期間,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微博]、保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召開專題記者會,就金融改革重大問題進行回應和解讀,公眾和媒體反響熱烈,評價很高。3月和11月,分別針對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擴大和利率調整及改革政策,及時通過“答記者問”的形式,對政策進行了解讀,增強了貨幣政策信息發布的透明度。截至11月底,人民銀行共召開新聞發布會和通氣會24場,答記者問10次,行領導和有關司局負責人接受采訪20余次,積極回應了互聯網金融、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跨境人民幣業務、經濟金融形勢、資本項目可兌換、存款保險、經理國庫、人民幣反假、金融監管協調、金融信息安全等輿論熱點。
(四)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進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從2014年起,人民銀行建立了金融統計數據例行新聞發布制度,按季度發布和解讀金融統計數據。1月15日,人民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發布會”,對2013年金融統計數據進行深入解讀;4月15日、7月15日、10月16日,分別發布、解讀了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例行新聞發布制度進一步提高了央行透明度及與社會公眾的溝通能力,對社會各界準確理解央行政策、穩定市場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行政權力信息公開
按照國務院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的決策部署,2014年以來,人民銀行在對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確認的基礎上,分兩次共取消6項行政審批,行政審批由24項減少到18項,并及時通過人民銀行網站向社會公開了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及調整情況。同時,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流程進行了梳理和簡化,在人民銀行網站公布了辦理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材料及辦理指南等信息,明示“權力清單”,為履職對象辦理業務提供便利。
三、穩妥公開預決算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2014年,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大預決算信息公開力度, 4月和7月,通過人民銀行網站分別主動公開了2014年部門預算和2013年度決算等信息。所公開的預決算信息已全部細化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將公務用車購置費和運行費進行了單列,并細化說明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公務用車購置數及保有量、國內公務接待有關情況、“三公”經費增減變化原因等;繼續對總行8家直屬財政預算撥款事業單位收支的預決算情況進行公開。同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要求,定期將人民銀行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限額標準、采購項目公告和采購結果在“中國政府采購網”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四、規范辦理依申請公開,滿足公眾的合理信息需求
2014年,人民銀行依法受理公民和法人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58件,其中,以信函方式提交申請31件,以電子郵件方式提交申請27件。申請內容主要涉及政策與業務文件查詢、統計數據查詢等。對公民和法人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人民銀行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依法受理并及時答復;涉及第三方的信息,均充分征求了相關單位的意見。其中,“同意公開”和“同意部分公開”的38件,占65.5%;“不同意公開”的20件,占34.5%。2014年,人民銀行受理因依申請公開提出的行政復議5起,未發生相關的行政訴訟,也未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五、強化制度機制建設,夯實信息公開工作基礎
(一)及時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研究貫徹落實措施。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發布后,人民銀行立即在全系統組織開展了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為主題的調研討論,深化了對政務公開的認識。同時,圍繞政務公開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向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報送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深化政務公開的思考》、《對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基層央行政務公開工作的思考》等多篇材料,全面梳理了當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探索開展信息公開統計,提高公開規范化水平。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工作的要求,向全系統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開展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工作的通知》,對開展政府信息公開統計和情況報送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同時,試點開發政府信息公開統計報送系統,探索建立指標統一、項目規范、口徑一致、數據準確的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機制,提高報送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三)完善信息公開工作機制,暢通內部溝通交流渠道。人民銀行總行和各分支機構建立了政務公開專用郵箱和工作人員聯絡表。同時,利用《政務公開動態》刊物及時刊發有關經驗做法、理論思考及工作動態,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加強全系統公開工作交流。2014年,共編發《政務公開動態》23期。
(四)加強系統業務指導,提升整體工作水平。2014年4月,人民銀行舉辦全系統政府信息公開、新聞宣傳與網絡信息工作培訓班,邀請專家授課,開展業務交流,現場模擬演練,有力提升了各單位公開業務能力。根據分支機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具體情況,強化現場調研和監督檢查,了解分支機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將分支機構子網站“政務公開”專欄建設情況納入人民銀行網站整體考評,按季度進行評估并督促整改,進一步提高了分支機構開展信息公開工作的主動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