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燈 北京報道
監管層的連續表態,似乎傳遞著存款保險制度越來越近的信號。
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副行長胡曉煉公開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微博]將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盡快出臺和實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方案,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同時防范好各類潛在的金融風險,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回顧了今年一系列金融改革之后,胡曉煉做出上述展望。這些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邁出新的步伐、直接融資迅速發展、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人民幣“走出去”明顯加快、下氣力通過深化改革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等六個方面。而實際上,這些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也需要存款保險制度的盡快推出。
據新浪財經報道,11月27日下午,央行[微博]召開系統內的全國存款保險制度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各省級分行領導到京參會。央行各地分行召開《關于召開存款保險制度相關實施工作的會議》,傳達總行存款保險制度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存款保險制度相關實施工作。
利率上浮到頂的銀行壓力
種種跡象似有指向,存款保險制度呼之欲出。
具體而言,一方面,利率匯率市場化已經步入“深水區”,按照央行研究局此前的課題研究成果中提到,“各國往往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前或改革進展的過程中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11月21日,央行將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至1.2倍;2014年1月-10月銀行同業存單發行總規模超5800億,而2013年全年僅340億。胡曉煉還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大幅減少了外匯干預,自二季度以來已經基本上退出了常態化的市場干預。這些都意味著,利率匯率市場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近日的存款利率浮動空間擴大,實際上是存款保險制度將加快推出的一個重要信號。”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因為中小銀行會更偏向于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負債端的壓力將使得這部分銀行收入承壓,從而加大向相對高風險的企業發放高利率的信貸,在目前整體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風控管理相對較弱的中小銀行就容易出現風險,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退出機制。
申銀萬國[微博]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完全利率市場化之后,會擴大銀行經營的差距,銀行業風險上升,為了降低擠兌的風險,需要配套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險制度來保障存款者的利益,維持金融行業的穩定。美國利率市場化后,停止經營的銀行主要是資產小于10億美元的社區銀行,主要是由于這些機構傾向于以高利率向高風險項目提供融資、貸款主要集中某些區域等原因。
萬事俱備?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提及的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將間接推動存款保險制度的加快推出。
胡曉煉如是稱,“除要求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管理、清理不合理的收費、規范影子銀行業務、遏制籌資成本不合理上升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提出了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的任務,包括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隨著這些改革的推進,將有助于從根本上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突出問題。”
也就是說,加快發展民營銀行,在胡曉煉看來,是解決企業融資成本高的根本渠道之一。
上述銀行業分析師指出,今年多家民營銀行批復成立,而最近公開信息顯示,首批試點民營銀行的籌備工作進展超過預期,最快有望提前至今年底開業。民營銀行將加劇銀行業的競爭,同時民營本身也有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客觀上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退出機制。
存款保險制度漸行漸近的信號,還不至于此。
11月27日,在解釋“為什么存款保險制度離我們漸行漸近”時,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微博]發布研究報告還指出,近年來,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敞口快速增長,不良貸款風險積累。部分銀行風險管理能力較弱,經濟下行周期發生及對時間的概率較高。存款保險制度能夠防止單個銀行危機通過“羊群行為”傳導至整個金融體系。中國居民部門的高儲蓄率,5萬元以下的小額存款賬戶占全部存款賬戶的絕大多數,需要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存款人利益。
時機已經到來,而事實上存款保險制度已經趨于成熟。
此前的10月30日,外管局局長易綱出席公開活動時明確指出,根據國務院的部署,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扎扎實實的推進各項工作,實際上現在存款保險制度建立的工作在穩步推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經接近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