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近日,江蘇省新修訂了《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明確,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子女或其他負有贍養、扶養義務的人員要進行照料護理的,鼓勵用人單位提供時間、工作安排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獨生子女父母年滿60周歲后患病住院期間,獨生子女每年享受不少于5天的帶薪護理假。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尤其是患病住院的老年人固有的陪護需求、情感需求,讓帶薪護理制度承載的功能顯得尤為重要。江蘇省修訂出臺《條例》,倡導和鼓勵用人單位提供便利,并針對獨生子女護理時限作出明確規定,既體現了政府心系百姓的民生情懷,又弘揚了中華孝道美德,一定程度上更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如此善制,值得我們點贊和叫好。
當然,江蘇省修訂出臺的《條例》,只是黨和政府積極推進養老事業的縮影。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在帶薪護理政策的設計安排方面都有著積極作為。有些地方的政策制度甚至并不局限于獨生子女。同時,隨著配套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用人單位也大力響應政府倡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帶薪護理制度的落地實施打通“最后一公里”,成為具有良好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典范。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402萬人,占全國人口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全國人口1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帶薪護理制度是一個重要切入口。其制度設計得好不好?能不能落實?最終成效如何?政府部門擔任著“發令員”角色,企業和用人單位扮演著“運動員”角色,而人民群眾則是真正的“裁判員”。可喜的是,這些年來,政府部門和廣大企業、用人單位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不斷鞏固和促進老年群體“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曾經被網友吐槽的“紙上福利”越來越少,有責任和擔當的企業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也由此越來越高。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帶薪護理制度的落地生根,遍地開花,昭示社會和時代的進步,促進民生福祉的不斷提升,也必將推進我國養老事業朝著實現高質量發展強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