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學中 通訊員 彭庚
9月7日,漯河市中心醫(y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漯河醫(yī)專一附院)心內科冠脈介入團隊成功為一名植入支架15年并且支架內慢性完全閉塞的患者完成了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激光成形術(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 ,ELCA),幫助患者重新開通了生命通道。據了解,此項新技術也是在漯河市首次開展,為難以進行常規(guī)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方式。
植入支架15年后完全閉塞家屬拒絕外科搭橋
今年64歲的王先生,15年前因冠狀動脈狹窄植入了3枚支架,但因近幾年未規(guī)律服藥,平時活動后出現胸悶不適等癥狀,為進一步治療來到漯河市中心醫(yī)院就診。入院后詳細評估病情,完善相關檢查后,于9月7日進行了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提示:右冠狀動脈近段100%閉塞,可見支架影及鈣化;左前降支彌漫性病變伴鈣化,中段支架內90%再狹窄;左回旋支近中段85%-95%彌漫性狹窄,遠段100%閉塞。
王先生右冠脈血管支架內慢性完全閉塞且嚴重鈣化,左冠脈兩根主支血管均重度狹窄,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最為復雜的類型,漯河市中心醫(yī)院副院長、心內科學科帶頭人劉東亮教授率介入團隊討論后建議首選外科冠脈搭橋術,但王先生和家屬都拒絕做外科冠脈搭橋手術,要求進行微創(chuàng)的冠脈介入手術;在對王先生的冠脈病變進行分析后,最終決定先開通慢性閉塞的右冠狀動脈。
血管內“開鑿通路”植入藥物球囊手術成功
經過約半個小時的嘗試,導絲成功通過閉塞段到達了右冠脈遠端,球囊擴張后做了比冠脈造影更加清晰準確的血管內超聲(IVUS)檢查,結果顯示:右冠脈全程彌漫性病變,多處鈣化混合斑塊,支架內再狹窄嚴重,球囊擴張效果不佳;為了獲得更加理想的血管管腔,使用準分子激光對閉塞的右冠脈施行了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激光成形術,做了4次激光斑塊消蝕后,再次做IVUS檢查發(fā)現右冠脈血管病變處管腔明顯增大。
因為右冠脈閉塞時間太長,血管已經萎縮變細,且病變非常彌漫,再次植入支架發(fā)生再狹窄及閉塞的可能性很高,所以激光消蝕后又使用切割球囊對病變進行擴張,最后植入了藥物球囊,最終的造影結果非常理想。
漯河市首例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激光成形術
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激光成形術(ELCA)是利用經308nm紫外短波脈沖形成氯化氙準分子的脈沖氣體激光,通過光化學效應、光熱效應、光機械效應消蝕冠脈內病變的新的冠脈介入治療技術。冠狀動脈內非水性物質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栓,經準分子激光照射后,吸收激光所產生的能量而被消蝕。目前ELCA已應用于橋血管病變、冠脈內鈣化病變、球囊難以通過或擴張的病變、支架內再狹窄(ISR)病變、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急性血栓病變等復雜冠脈手術。漯河市中心醫(yī)院冠心病病區(qū)成功開展該項技術,標志著漯河地區(qū)在處理復雜冠脈手術方面已經走在了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