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這里的作物為什么“老中青”都有?原來是災后補種!
收成還有保證嗎?放心,各級專家正在現場指導!
“8月初補種的綠豆,抓緊時間化學除草;7月24日后晚播的谷子,要做好中后期的管理……”8月22日,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鄭州試驗站站長李君霞研究員、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南陽綜合試驗站站長朱旭副研究員、河南省甘薯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王自力研究員等一行正冒著酷暑,來到河南省洛寧縣開展抗旱保收工作。
奇怪的是,在當前正常生長的秋作物已經進入成熟期,而專家指導的地塊有的谷子即將進入拔節期,有的綠豆才生出三四片葉子。原來,這是因為今年夏天當地遭遇長達1個多月的持續高溫干旱,不少地塊是晚播或者補種的。
那么,這些參差不齊的“中青年”秋莊稼,收成還有保證嗎?正在地里指導生產的專家說,只要后期管理得當,收成不輸一茬糧食作物。
當天,專家組來到受旱災影響嚴重、補種雜糧面積較大的洛寧縣河底鎮,立即與洛寧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領導專家一起,開展田間技術指導。這些雜糧作物已經進入到苗后期管理的關鍵時期,專家們針對當前谷子綠豆生長的實際情況和生產存在的問題,制定出不同的管理建議。
8月初補種的綠豆,已長出第3片復葉,對前期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塊,專家建議盡早進行化學除草,避免形成草荒,影響后期綠豆生長。如干旱持續綠豆進入初花期后,能澆水的及時灌水;而大部分無水澆條件的地塊,要做好花莢期的保花保莢工作,可葉面噴施抗旱劑、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和微量元素肥料等,提高綠豆的抗旱能力,協調地上地下部營養分配,促進營養向莢果轉運,促使綠豆集中開花成熟,在噴藥噴肥時注意增加藥液用量,同時也要做好豇豆莢螟、棉鈴蟲等的防治,盡量減少干旱對綠豆產量的影響。
7月24日后晚播的谷子,即將進入拔節期,專家指出要做好谷子中后期的管理。從田間長勢看,晚播谷子播種密度大,如果中后期仍然沒有有效降雨,就會造成高溫逼熟,很多癟谷子產生。為了減少干旱造成的不利影響,管理上應注意保護好花器,治蟲時掌握好噴藥時間和藥量。谷子大多后半夜開花,不能在早晨或上午9點前噴藥,否則傷害花器,影響結實。抽穗開花期可葉面噴施抗旱劑、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和微量元素肥料等,對降低秕谷率、增加千粒重有明顯效果,并且有強稈防倒作用。抽穗灌漿期也是水分臨界期,沒有澆水條件的地方,可用噴霧器噴水或在噴藥噴肥時增加藥液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旱情,避免造成“卡脖旱”和“夾秋旱”,抽不出穗,嚴重影響產量。
專家組表示,急農民之所急,今后這種深入一線指導技術的服務形式將逐步常態化。本次聯合行動,體現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團隊及省團隊間、農業生產間的高效對接,體現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對農業生產的保駕護航作用,必將進一步推動我省雜糧高效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