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從駐馬店來鄭州定居10多年了,鄭州市民章力(化名)一直以來都在鄭州的稅務局或銀行社保窗口,為母親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但2020年12月初,繳納2021年費用時,章力選擇了更為便捷的線上繳費。
只是這次繳費后,生病的母親在鄭州就醫不僅用不了社保卡,還得回老家辦理轉診證明。
章力一了解才發現,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情況,究竟咋回事?
【繳納社保后,發現用不了】
章力說,2020年12月初,想著該為母親繳納2021年的費用了,聽說線上也能繳費并且很方便,便通過支付寶進行了繳費。
這期間,章力的母親一直在河南省骨科醫院住院,此時社保卡的使用一切正常。但當他于2021年1月初為母親辦理轉院時,被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告知,沒有查到其2021年的繳費記錄。
“母親家小區所屬地,是21世紀社區。我去社區社保窗口詢問,工作人員告訴我,我通過支付寶,將費用繳納至了上蔡縣社保局,”章力說,“現在的情況是,如果我母親在鄭州的醫院就醫,需要前往上蔡辦理轉診證明,不然就只能在上蔡縣就醫。”
河南商報記者撥打了金水區總醫院南院工作人員的電話,其告知記者,如果章力從上蔡縣到鄭州辦理轉院證明,可能還會對其報銷額度有影響,“有可能會降低20%,這個還需要咨詢上蔡縣相關部門。”
已在鄭州落戶十多年,之前通過人工窗口繳費,一直沒有問題,為何通過線上繳費,反而讓簡單的事情變復雜?
1月7日上午,帶著疑問,河南商報記者咨詢了21世紀社區社保窗口的工作人員,她告訴記者,章力母親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之前在其老家上蔡縣,他們為老人繳納過社保費,所以系統中一直還有之前繳過費的賬戶。
【鄭州一社區,僅12月就有200多人反映參保問題】
章力此類的情況不是個例。
工作人員說,僅2020年12月,他們就受理了超過200例的類似情況。與章力略有不同的是,這些居民是在進行付款動作前,看到了自己繳費的賬戶有誤,于是來到社區社保窗口,找工作人員進行更正后,再繳費,“像章力這樣,已經把費用繳納至老家賬戶的,還是第一例。”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居民在自行進行繳納社保費用時,一般有四個渠道,分別是支付寶、微信、稅務局和銀行社保窗口,繳納的費用直接到達當地的稅務局賬戶上。
21世紀社區工作人員說,2020年全年,不管是通過上述任何渠道繳納費用時,都有居民遇到過,付款前發現繳納地點非鄭州市的情況,“只要還沒繳費,我們都會告知居民,拿著自己的戶口本、或者居住證明,來社區進行社保信息的更正,”工作人員說,無形間增加了很多重復的工作量。
甚至還有一位居民,最初在發現繳費地點有誤、來社區進行更正后,過幾天再看,發現繳費地點又不知為何變更至原來的歸屬地。
這讓社區工作人員也感到疑惑,居民在綁定了鄭州社保信息后,為何還會出現歸屬地來回變更的情況?
有些居民繳費前留心了繳費地點還能挽救,可像章力這樣,繳費前沒多做留意,繳納費用至曾經的賬戶,到底是技術原因還是其他?
【參保歸屬地問題,是因為醫保系統進行整合】
1月7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請鄭州醫療保障局的工作人員對此解答,“繳費地址的變化,原因是2020年,醫療保險信息系統進行了整合,數據進行了合并。”
據了解,原來在省內,居民社保信息歸各地市自行管轄,但這次系統整合后,全部數據進行規整,如果一個人在兩地都有過繳費記錄,那么系統會默認最初繳納社保的地址。
簡單理解,系統整合后,默認最原始數據。
難道事先沒有對系統整合進行通知?
“對于系統整合后的參保地選擇,我們一直都在做宣傳和提示,但還有很多居民不知道,”工作人員說,“有些人在繳費之前,會確認參保地點,可有人還是沒有注意,就出現了繳費至原參保地的情況。”
那么對于章力這樣,已經繳費至原參保地的情況,是否還有補救措施?
工作人員建議,像章力的情況,可以申請“異地居住就醫備案”,不過需要先與原參保地的醫保局聯系,看其是否開通了網上或電話備案通道,如可以,居民按步驟申請即可;如果沒開通,則需要去現場窗口辦理。
還有一個好消息,就在1月6日,鄭州市醫療保障局聯合國家稅務總局鄭州市稅務局等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延長我市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時間的告知書》,將鄭州市2021年城鄉居民醫保費的繳費期限延長至3月20日。
“基本每年都會根據情況不同進行延期,今年也是考慮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目的是希望盡可能保障居民的參保權益。”
據了解,在延長期內繳費的,從繳費次月起,開始享受城鄉居民醫保待遇。(記者 張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