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河南省出現大范圍降雨降雪過程,全省平均降水量19.5毫米,其中沿黃及以北降水量超過20毫米,黃淮之間10~20毫米,淮河以南小于10毫米。其中北中部大到暴雪,豫北部分地區大暴雪。新鄉、安陽、鶴壁部分地區過程降水量超過1月~3月總降水量常年值。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根據專家判斷,本輪降雨(雪)降溫過程對小麥生產總體有利。
一是降雨(雪)基本解除旱情。降雨前我省受旱面積406.4萬畝,主要分布在洛陽330萬畝、三門峽53萬畝、濟源10萬畝、駐馬店3.7萬畝、安陽3.5萬畝、焦作3.2萬畝等地。這次降雨,三門峽、濟源、駐馬店、安陽、焦作旱情基本解除,洛陽旱情得到極大緩解。
二是降雨(雪)為小麥返青期生長發育提供了較好的水分條件,能夠促進次生根發生,有利于多成穗、成大穗,為春季管理贏得了主動。
三是此次降雪伴隨著降溫,但大部分地區溫度在0℃以上,加之我省小麥正處于返青期,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發生凍害的可能性不大。同時降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麥田旺長趨勢,保苗穩健生長。
不過,在總體有利的情況下,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也提醒農戶,需要加強因苗分類管理,跟蹤開展苗情、墑情、病蟲情調查。“由于雨雪天氣增加了田間濕度,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等病害發生程度,也有利于豫南地區小麥條銹病菌侵染、顯癥,并加速擴展蔓延。”該負責人表示,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將繼續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農戶因苗分類管理。
一是對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和群體不足的弱苗麥田,趁墑適量追肥,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二是對壯苗和優質強筋麥田,實施水肥后移,促進小花發育,爭取穗大粒多。
三是加強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等病害的防控,豫南麥區要加大小麥條銹病普查頻次,及時撲滅發病中心,減低田間菌源,延緩蔓延速度,減輕后期防治壓力。(記者 陳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