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許昌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實現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00萬人次,年經營總收入達到130億元。
劃重點:
?優化鄉村旅游空間布局
結合城鄉發展布局、生態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圍繞西部鄉村特色旅游帶和北部慢生活休閑旅游帶,大力發展神垕—鳩山、無梁—萇莊、紫云—湛北、佛耳湖—后河四大鄉村旅游產業集聚群,打造建安城郊休閑旅游、禹州名鎮古村旅游、長葛觀光度假旅游,鄢陵生態康養旅游、襄城農事體驗旅游五大鄉村旅游板塊,構建“兩帶四群五板塊”的空間布局。
?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各縣(市、區)要把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融合發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設等有機結合,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和多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各旅游村鎮(鄉),要因地制宜,著眼優勢,精準定位,科學規劃。鄉村旅游發展規劃要注重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有效銜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品質
1.突出鄉村旅游文化特色。加強鄉村原始風貌保護,保持鄉村建筑風貌和文化特色,保護農業生產過程、農家生活、民俗文化、古鎮古建等,防止大拆大建、簡單復制。有效利用歷史文化名鎮、傳統村落、文物古跡、農業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培育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深入挖掘鄉村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優秀傳統,采取場景化恢復、活態化展示的方式,開展鄉村農事體驗、民俗演藝、非遺展演,豐富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
2.豐富鄉村旅游產品業態。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加強產品創意設計,促進鄉村旅游產品升級,打造古鎮古村型、特色民宿型、休閑觀光型、健康養生型、農耕民俗型、紅色記憶型鄉村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旅游向個性化、精致化和主題化方向發展,形成多點支撐和全域延伸的發展格局。
3.開發鄉村旅游特色商品。充分挖掘本地特產和食材,按照“品牌化提升、專業化運營”的模式,包裝打造土特產品、旅游紀念品、美味食品等鄉村旅游商品品牌。強化對鄉村旅游商品的宣傳營銷,組織鄉村旅游商品展賽,將特色商品上升為“許昌禮物”,利用許昌文旅消費等電商平臺,借助各景區、酒店、商場、超市的流量優勢,設立鄉村旅游商品專柜,開展線上線下推廣銷售,形成旅游商品生產營銷體系。開展許昌“百村千味”行動,組織舉辦鄉村美食大賽等活動,推廣鄉村旅游美食。
?打造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堅持以品牌引領鄉村旅游發展,支持資源稟賦好、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的鄉村旅游點申報創建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鄉(鎮)、鄉村旅游特色村等品牌,重點培育一批資源優勢明顯、產業基礎扎實、發展勢頭旺盛、示范能力較強的鄉村旅游示范鄉鎮。到2025年,全市創建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3個A級旅游景區、10個省級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鄉(鎮)、30個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50家星級民宿、20家省級研學基地、20家省級養生養老基地,構建鄉村旅游品牌體系。
?改善鄉村旅游發展環境
1.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交通干道、通達鄉村旅游景點的道路和開通公交線路,打通全市涉及鄉村旅游景區(村)的“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實現全市鄉村旅游點客運班車通達率達100%。加快鄉村旅游標識體系建設,在通往鄉村旅游點的主要干道,設置旅游交通指示牌,為游客提供便捷的通達服務。以縣域為單元統籌布局縣城、鄉鎮、景區及鄉村旅游重點村內停車設施,在鄉村旅游景區(村)道路沿線建設特色驛站、汽車營地,解決鄉村旅游停車難問題。積極推進鄉村旅游“廁所革命”,結合鄉村實際因地制宜進行廁所建設或改造,解決鄉村旅游如廁難問題。
2.推進鄉村旅游環境整治。按照“鄉村環境景區化”的要求,開展“綠化、美化、亮化”提升改造工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善鄉村旅游點供水供電、污水處理、垃圾收集、應急救援、醫療救護、通訊寬帶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整治村容鎮貌,深入開展鄉村改廚、改廁、改院落、整治周邊環境等“三改一整”工程,提升鄉村旅游發展保障能力。
3.提升鄉村旅游管理服務。推動鄉風文明教育,提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和當地居民的旅游觀念、服務意識、文明習慣、經營管理技巧。在鄉村旅游重點村實施鄉村文化中心與游客咨詢服務中心融合,建設鄉村文旅綜合服務中心示范點,改善鄉村旅游服務接待條件。推行運用托管式、會員制、職業經理制等現代經營管理模式,提升鄉村旅游的運營管理能力。
?拓寬鄉村旅游營銷渠道
1.擴大鄉村旅游宣傳推廣。借助“老家河南”品牌宣傳,把鄉村旅游納入全市整體旅游營銷計劃,制作許昌市鄉村旅游宣傳片和宣傳畫冊,打好老家河南“許昌牌”。與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合作,全方位宣傳推介鄉村旅游。
2.舉辦鄉村旅游節慶活動。按照“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村村有特色”的要求,每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策劃包裝1—2個有市場影響力的特色節慶活動,重點培育張家莊槐花節、紅葉節、閔莊杏果節、首山油菜花節、北姚櫻桃節、劉門柿子節等鄉村旅游節會品牌,釋放鄉村農特產品、特色美食活力,實現以節促銷、以節促游、以節富民。
3.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以全市鄉村旅游示范村鎮為重點,以點串線成面,編制一日游、二日游線路,推出一批鄉村旅游自駕游線路。在黃金周、小長假、節慶、周末等假日期間,開通定制鄉村旅游線路,把鄉村旅游點變成“城市的后花園”、“學校的教育實踐基地”和“社區居民的活動中心”。加強旅行社對鄉村旅游線路的開發、推廣和地接,拓展鄉村文化旅游市場,增強鄉村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建立鄉村旅游標準體系
完善和規范鄉村旅游點村情介紹、安全警示等標識系統,建立和實施鄉村旅游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主要消費環節的服務規范,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服務標準與質量。
?培育鄉村旅游人才隊伍
把鄉村旅游人才培育納入市縣人才培訓計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鄉村旅游培訓。2021年至2023年三年內,全市各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管理人員全部輪訓一遍。加強人才引進,積極開展鄉村旅游智力振興行動,整合酒店、景區、高校的專業人才,結對幫扶、現場指導,為鄉村旅游提供智力支撐。
?實施鄉村旅游智慧工程
大力推進“互聯網+鄉村旅游”,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鄉村旅游服務、管理、體驗智能化。依托許昌智慧旅游平臺,統一發布全市鄉村旅游資源信息、產品信息等,完善導游、導航、導覽、導購等智慧旅游服務。鼓勵支持各縣(市、區)和旅游企業開發智慧鄉村旅游項目,積極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向鄉村旅游重點區域延伸。推動知名線上旅行商與鄉村旅游企業合作,建設鄉村旅游電商平臺,逐步實現網上營銷、預訂、支付、交流等功能。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鄉村旅游線上推廣,擴大客源市場,提升鄉村旅游品牌形象。
?強化鄉村旅游政策保障
1.加強鄉村旅游資金投入。市政府每年加大鄉村旅游發展資金投入,用于拓展市場、教育培訓和評先獎勵。對新創建的3星級以上民宿、3A級以上旅游景區、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休閑觀光園區、研學旅行基地進行獎勵。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根據中央和省涉農資金整合的政策要求,統籌整合農業、林業、水利、土地、生態、旅游等各種涉農資金,改善鄉村旅游基礎服務設施。
2.加強鄉村旅游用地保障。將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籌安排,對用途單一且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鄉村旅游綜合服務站(點)、集散中心、休閑驛站、旅游廁所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劃撥建設用地。落實省政府關于鄉村旅游項目用地實行點狀供地和離地高架建設等政策,探索以出租、入股、合作方式盤活集體、個人閑置房屋、宅基地等資源,支持歷史遺留廢棄工礦、“四荒地”等未利用土地開發鄉村旅游。
3.加強鄉村旅游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信貸支持,推出符合鄉村旅游特點的金融產品,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扶持鄉村旅游龍頭企業發展。支持鄉村旅游企業依法合規發行旅游產業專項債券、短期融資券等非金融債券融資工具,進行直接融資。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通過公建民營等模式參與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