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7時許,許昌鄢陵振德健康醫療產業園內,多輛滿載著醫用敷料的卡車緩緩從這里駛出。這批醫用敷料將被送到青島港,在港口裝船后運往世界各地。
提及鄢陵,花木經濟蜚聲大江南北。但說起工業經濟,往往乏善可陳。然而,令人可喜的改變正在發生,這個短板正在被補上:今年上半年,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該縣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2%,增速在全市10個產業集聚區中排名第一。
逆襲的背后,是鄢陵縣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鄢陵縣產業集聚區把工業短板拉升為追趕超越的跳板,加快推進二次創業,交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鄢陵答卷”。
延鏈補鏈激發“鏈”式效應
2003年,振德醫療落地鄢陵。10多年來,企地合作不斷深化,振德醫療已經在鄢陵投資了6個項目,現在更是駛入了發展快車道。目前,振德醫療正在打造的二期項目占地1000畝,投資3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全國單體最大的健康醫療產業園。
一個龍頭企業的產業鏈能有多長?鄢陵縣產業集聚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金亮一語道破:振德醫療綜合帶動縣域內100余家配套企業,全產業鏈能安置1萬余人就業。更令人欣喜的是,振德醫療計劃將其在紹興、蘇州、淮南的4家生產制造企業和研究開發中心、物流運輸中心、質量檢驗中心等關鍵環節整體遷入鄢陵,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只是鄢陵縣產業集聚區產業布局中的一步棋。2019年,自該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新班子調整以來,鄢陵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區里調研指導,區管委會按照全市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要求,根據產業集聚區現狀,明確提出在全區開展“三年大攻堅”行動,組織實施“四個專項計劃”,推動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
“我們深刻認識到了目前市場面臨洗牌期的重大機遇與挑戰,站在全縣工業發展大局,轉變思想、理清思路,借機淘汰落后行業和產能。鄢陵縣正從紡織服飾、箱包皮具、裝備制造、食品飲品等傳統產業,向生物科技、智能制造、衛生材料等高端產業轉變。”王金亮說。
思路一轉天地寬。鄢陵縣產業集聚區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借助龍頭企業、領軍企業,采取延鏈補鏈強鏈方式開展招商,以振德集團等企業為龍頭,實現了“一年新上一個項目”的“鄢陵速度”。
如今,鄢陵縣產業集聚區圍繞生物醫療、智能智造等新興產業項目,正加快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形成加快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騰籠換鳥“換”出發展新動能
從鄢陵縣產業集聚區創業大道向東拐進未來大道,一棟棟現代化的廠房映入眼簾,如今這里已集聚了18家板材加工企業。沒有人想到,這近11萬平方米的廠房曾經因多種原因長期閑置。從2019年12月開始,在該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的多次協調下,來自河北、湖北等地的18家板材加工企業先后入駐,共盤活了12個老廠院。盤活這些閑置廠房等“沉睡”資源,不僅帶來了巨大效益,而且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7月底,已累計上繳稅金700多萬元,安置1000多人就業。
這是鄢陵縣產業集聚區實施“騰籠換鳥”盤活閑置廠房,實現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和產出效益“雙提升”的典型案例。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盤活現有企業閑置廠房和土地資源,將有限的資源向質量優、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傾斜。
綱舉目張,該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深明此理,通過大力實施“騰籠換鳥”的方式,把“死鳥笨鳥”換成“活鳥俊鳥”,真正讓閑置低效用地“活”起來。
心中有“數”,手中有“術”。鄢陵縣產業集聚區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調研活動,對園區企業進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出45家低效用地企業,進一步摸清了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底子。然后按照企業綜合分類評價辦法進行了分類,制定出了推進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七大行動”,對這45家低效用地企業納入臺賬式管理,采取租賃、回購、重組、“零地招商”等方式,整合各類資源,盤活存量,擴大增量,逐步實現對45家低效用地企業的盤活。
通過近一年的努力,振德集團盤活了濠吉產業園、中發機械兩個項目,智慧產業園盤活了白象飲品,隆力電器盤活了金雕起重,固特電器、雨福實業盤活了華元電工,18家板材企業盤活老舊廠院12個,釋放閑置土地2000余畝,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加速助推了新舊動能轉換,極大促進了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今年,鄢陵縣產業集聚區謀劃了10個重點項目,計劃投資45億元。其中,智慧產業園項目今年產值預計能達到2000萬元,全區預計有10家企業能達到規模以上標準。
“四個一百”專項行動護航企業發展
一個中國500強企業落地一個地方,需要多久?鄢陵縣給出的答案是兩個月。
今年6月,中國500強企業——河南冀物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落地鄢陵縣,這是落戶該縣的第一家中國500強企業。該項目建成后,可輻射周邊300公里,預計年銷售額可達22億元。
這家中國500強企業從招商到落地,用了兩個月的時間。6月份,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如今新建的廠房雛形已現。“簡直難以想象,我們沒想到項目能進展得這么順利,這里的營商環境真是太好了,我們投資來對了地方!”河南冀物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放感慨地說。
兩個月項目迅速落地,背后與鄢陵縣產業集聚區提供的“保姆式”服務密切相關。該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當好“店小二”,創新工作措施和辦法,為企業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全力推動園區產業項目建設。
引進的項目、招來的人員如何留得下、穩得住?這又是一場考驗。該縣產業集聚區上門服務,及時為企業員工解決住房、子女入學等難題,全方位提供后勤保障。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我們設立了5個專項工作組,實行縣級領導分片督導制和‘駐廠員’派駐制,嚴格按照網格化管理,切實服務好企業。我們通過樹立一種敢抓敢管、敢作敢為、敢闖敢試的新狀態,誓為鄢陵營商環境打造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王金亮說。
為了積極協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該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從上到下積極學習研究國家及省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強化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兌現落實;同時,深入推進“四個一百”專項行動,持續開展企業分類評價活動,采取一企一策,服務重點項目建設。
據統計,今年共梳理出4大類100多個問題,目前已成功為企業化解證件辦理、融資、用工、用電、用氣等各類問題90多個,其他問題正在辦理中;對176家企業進行分類梳理,建立臺賬,動態管理;幫助企業制定轉型升級方案8個,培育2家市級高成長企業、2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企業技術創新中心,2家企業通過省級兩化融合貫標體系認證,2019年全年企業授權專利44項,企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最是蝶變動人心。鄢陵縣產業集聚區敢于爭先、奮力作為,預計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06億元,增速達到1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增速達到108%,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百里沃野,誰說只能是“花木之鄉”。鄢陵,這塊曾經的“工業洼地”,正在崛起為“產業高地”。
((慎志遠 尚明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