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住建領域完成投資超過1.5萬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約三分之一,實現稅收1400多億元、占全省約30%;今年我省以深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抓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大力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1月12日上午,在鄭州召開的河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曬出了去年的“成績單”,規劃了今年的“新藍圖”。
常年在洛陽生活工作的省地礦局地礦一院李凱這幾年越來越多地愛上了這個城市:“這里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環境更美麗,生活更宜居。”李凱的幸福得益于我省大力推進的百城建設提質工程。2020年,我省搶抓國家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等政策機遇,全省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7900多個,完成投資6865億元,助力了全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今年河南省將深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速提質,繼續組織開展現場觀摩,推動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與文明城市創建深度融合。同時,我省將積極推動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節水型城市等創建示范活動,培育一批安全、整潔、有序、智能的省級示范城市、示范街區、示范項目、達標街道,引領帶動全面提升。
住房無小事。2020年1-11月,全省完成房地產投資6911.3億元,列全國第五、中部第一,增長4.2%;商品住宅銷售額6877.7億元,列全國第六、中部第一,同比增長4%;商品住房銷售面積1.06億平方米,列全國第三、中部第一,增長0.1%,基本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全省去年,開工棚改安置房16.19萬套、基本建成24.77萬套,新開工公租房4623套,圓滿完成年度目標。
今年,我省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體系,著力解決城市住房問題。今年我省繼續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牢固樹立“房住不炒”定位,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穩妥有序推進“一城一策”試點工作,加強房地產市場運行監測分析,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實施供需雙向調節,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今年,我省計劃新開工棚改安置房10萬套、基本建成13萬套以上。
不但要“住有所居”,更好住得舒適。2020年,鄭州市祥云里、工人新村、桐柏路191號院等一大批改造完工的老舊小區,除了完善居住功能還統籌歷史傳承與現代氣息、街區風貌與城市色彩的融合,實現了“一院一策”“一區一品”,過去影響城市形象的“臟亂差集散地”變成了有服務功能和文化品位的“網紅打卡地”,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去年,全省完成老舊小區改造76萬戶,超過省民生實事確定的不少于50萬戶的目標。
今年全省全年計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不少于60萬戶。“加快‘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提高住房設計和建造水平,推動建設功能完善、綠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質住房,滿足居民改善住房品質需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趙庚辰在會上表示。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2020年,全省17個省轄市數字城管平臺實現與部平臺聯網,全年處理事部件超800萬件。同時,大力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國家試點鄭州市覆蓋率達99%,省級試點洛陽市達50%,全省共完成分類試點356萬戶;建成10座焚燒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8200噸;安陽、信陽等地建成19座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城市治理能力不斷提升。121個涉農縣(市、區)90%以上村莊基本建成“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治理體系,濟源、新密、蘭考、汝州、禹州5個國家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83個鄉鎮、1934個行政村開展了示范。
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也是今年我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著力點。小小窨井蓋,關系大安全,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方面。窨井蓋治理列入今年省民生實事,各級城市管理部門將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對城市公共區域窨井蓋開展普查確權,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窨井設施及時改造,治理隱患窨井蓋超過26萬個,力爭用3年時間全部消除窨井蓋安全隱患。
今年,我省將持續推進城鄉生活垃圾治理。以加快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和促進居民分類投放習慣為重點,因地制宜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鄭州市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4個省級試點覆蓋率達到55%以上,其他省轄市達到30%以上;各市縣要統籌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生活垃圾日產量300噸以上的市縣開工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設施。與此同時,持續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建設運行,試點縣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一半以上鄉鎮。對通過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驗收的市縣開展跟蹤評價。
此外,河南省還將推進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實施城市道路綜合提升治理、公共停車場建設和城鎮燃氣、熱力、供水等老舊管網改造。同時改善市容市貌,制定實施城市環衛保潔標準,探索建立第三方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城市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以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為重點,深入開展城市清潔行動。城區餐飲單位全部規范安裝使用油煙凈化設施。加強城區揚塵治理,實施精準治塵、科學治塵。開展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等市容市貌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大力推進街道“U型”空間治理,規范各類“城市家具”,實現“線清、桿合、箱隱、景美”。(記者 譚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