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對我省醫療衛生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針對如何進行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省醫保局副局長劉培峰回答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邢利民的提問。
1.河南省落實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有啥成效?
2019年以來,國家先后組織開展了3批共112種藥品的集中帶量采購,通過“量價掛鉤、以量換價”,擠出水分,有效降低虛高的藥價。政策實施后,群眾用藥費用明顯下降,三批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50%以上。據估計,在我省落地實施后,這112個藥品每年的采購金額將從集中采購前的44.09億元下降到7.96億元,直接節約藥品費用36.13億元。
醫藥行業生態明顯改善,通過量價掛鉤、確保使用、基金預付、按月回款等措施,擠出了流通環節的水分,提高了回款率,壓減了藥企公關銷售成本,形成了藥企與醫院的良性互動。
2.如何開展集中采購和使用?
推進省級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如今年6月,我省開展了新冠病毒檢測相關試劑的集中采購,核酸檢測試劑每人份價格從120~180元降至12~15.6元,降幅達90%。
落實跨省聯盟集中帶量采購清單,8月份,河南省與重慶、云南、貴州建立四省聯盟,對吻合器、補片、膠片三類醫用耗材,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平均降幅達64.77%,預計每年可節約費用3.6億元以上。指導各地分片開展集中帶量采購試點,鼓勵省轄市分東、西、南、北、中五個片區,組成聯盟開展集中帶量采購,擴大集中帶量采購的覆蓋面。通過落實國家集中帶量采購和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預計每年全省可節約藥品、耗材費用100億元以上。
(河南人大網記者 高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