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審批常態化后,民資進入銀行業的熱情再次高漲起來。目前,已經有重慶富民銀行和四川希望銀行兩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
6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銀監會獲悉,銀監會多措并舉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比如,城市銀行部按照“存量改造”與“增量改革”雙線推動的思路推進民間資本進入中小銀行。
增量改革,就是發起設立新的民營銀行。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資產總額959.4億元,較年初增加165.1億元,增幅20.8%;其中各項貸款余額356.5億元,較年初增加120.5億元,增幅51.0%。各項存款余額222.5億元,較年初增加23.1億元,增幅11.6%。
存量改造則是,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金融機構重組改制,和增資擴股等。據悉,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民間資本在城商行總股本中占比已經超過一半。
民資可雙線進入中小銀行
在民營銀行的申設不再設限,進入“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的常態化發展后,銀監會又印發了《關于印發市場準入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在指導意見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準入政策和操作細則,明確有關原則、政策、標準和審批流程。
根據細則要求,發起人為擬設銀行注冊地所在省(區、市)內純中資民營企業;持股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優先選擇單家企業凈資產不低于100億元、終極受益人和剩余風險承擔者個人凈資產不低于50億元的民營企業作為發起人,欠發達地區如西部地區可適當降低要求。
銀監會城市銀行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民營銀行常態化發展以來,正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的原則積極審慎開展。同時,根據國家政策要求,積極向西部省份傾斜。目前,已開展了一批論證,其中一部分已完成銀監會會商。
除新申請設立民營銀行,銀監會還表示,民營資本可以通過“存量改造”的方式進入銀行業。比如,城市銀行部表示,支持民間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城商行重組改制,支持民間資本作為財務投資者投資入股。同時,支持部分城商行上市,增強資本實力,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此外,民資還可以參與城商行化解歷史風險。銀監會也放寬了民營資本持股限制,比如規定“民營企業參與城商行風險處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適當放寬至20%以上”。
可參與組建農商行和農信社改制
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地處縣域,農村小企業和廣大農戶一直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最主要的投資者。銀監會表示,按照公平公正、同等待遇原則,鼓勵和引導各類符合條件的投資者特別是民間資本投資入股農村中小金融機構。
銀監會農村金融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銀監會調整放寬了資本、機構、股東等一系列準入政策,取得積極進展和良好效果。除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外,民間資本還可以通過參與改制、受讓股權、認購新股等多種方式,投資入股農村中小金融機構。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全國共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3696家,民間資本平均持股比例達到87%。
銀監會農村金融部的前述負責人介紹,民資具體有三種投資途徑進入中小農村金融機構:第一,參與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優先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等民營股東參與農村信用社財務重組和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第二,參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增資擴股。隨著經營實力不斷壯大,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補充資本的需求日益強烈,擴大引進民間資本是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必然要求。第三,參與資本市場投資。
銀監會一直積極引導和支持優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上市融資和交易股份。目前已有1家農村信用社和1家村鎮銀行正式登陸新三板,另有6家農村商業銀行和2家村鎮銀行申請在新三板掛牌,銀監會已出具監管意見,正在報證監會審核;5家農村商業銀行A股上市已通過發行審核。
民資持股的比例也不斷放寬。銀監會提高單一自然人持股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比例,上限由5‰提高至2%,特別是在設立村鎮銀行時,單一自然人持股比例上限為10%。其次,提高民間資本在村鎮銀行中的整體占比,將村鎮銀行主發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至15%。同時,優質民營企業并購重組高風險農村信用社,允許單個企業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階段性超過20%。
銀監會農村金融部表示,將按照“成熟一家、組建一家”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工作;加快在縣(市、旗)集約化組建村鎮銀行,健全縣域“雙法人”的農村金融體系。支持優先引進民間資本,強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民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