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洛陽專場舉行。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楊驍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回答記者提問。
楊驍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洛陽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穩住“三農”基本盤,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全市農業農村基礎活力明顯增強,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1年全市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261.01億元,較2012年增加57.92億元,年均增長4.2%。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全市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2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9.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農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建成高標準農田238萬畝,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超45億斤,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達532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居全省第一。
農民收入實現翻番: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3萬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12年的2.91縮小至2.44。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重要成果: 全市99%的村莊實現干凈整齊目標,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3.2%,生活污水處理率達55%。
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68萬公里,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均穩定在90%以上。
農村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全部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實現集體經濟“空白村”全部清零。
特別是去年以來,洛陽堅持富民導向,創新提出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以“小切口”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開創了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成效斐然。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均已實現幫扶措施全覆蓋,致貧返貧風險始終保持動態清零。
“三清兩建”推進鄉村治理成效明顯。堅持“清資產、清村霸、清矛盾”“建強集體經濟組織、群眾自治組織”一體推進,清收集體資金(資產)超36億元,化解矛盾5.9萬起;建成集體經濟組織1.12萬個、群眾自治組織2.74萬個,凝聚了民心,夯實了基礎,推動了發展。
鄉賢返鄉創業發展鄉村產業勢頭迅猛。6.5萬名鄉賢返鄉創業,領辦各類實體1.2萬個,帶動就業26.8萬人,伊川小米、汝陽紅薯、欒川民宿等農業品牌在鄉賢參與下發展起勢。
鄉村運營推動鄉村建設煥然一新。把市場運營理念引入鄉村建設,讓鄉村資源對接市場,改善鄉村環境,發展鄉村產業。目前,全市創建“達標村”1025個、“精品村”62個。
集鎮建設促進城鄉融合一體推進。把中心集鎮作為連城帶鄉的關鍵載體,首批打造38個試點集鎮,謀劃開工522個項目,實現資源集約、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功能聚合。
“三變”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探索完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強村富民。全市年收入達1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占比達84%。
加強黨的領導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根本保證。堅持以“五星”支部創建為引領,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1904名鄉鎮(街道)干部直接聯系群眾1.43萬戶,農村黨支部書記報酬平均提升至3000元以上,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顯著增強。
楊驍最后說,洛陽將動員全市上下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偉大實踐,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讓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來源:洛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