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鯤鵬、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城市大腦……當這些年度熱詞匯聚到一起,你會想起什么?
最新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20年,河南數字經濟快速成長,啟動智慧礦山、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項目151個,華為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在全國率先布局。
與此同時,國內頂尖企業紛至沓來,華為、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紫光、浪潮、中科院計算所等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研究機構相繼落戶,河南數字經濟“生態”在業界“口碑與流量齊飛”。
在全國數字經濟浪潮奔涌之時,河南迎面趕上正成為數字經濟方陣中最具活力的載體。那么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河南如何咬定青山持續發力?
今年河南兩會期間,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對話多位代表委員,共同探尋河南數字經濟背后的“基因密碼”。
萬億數字經濟藍海正迎來最好的時代
“我們已經走進新的數字時代,新時代要有新發展、新理念、新格局,現在是數字經濟最好的時代。”河南省政協委員戴繼濤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
這種變化在河南同樣看得見。2018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2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6%,居全國第10位。騰訊研究院發布的《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顯示,河南在數字中國總指數省級排名中居全國第6位,中部省份首位。
見微知著,在鄭東新區龍子湖:宇通無人駕駛公交車,在5G網絡支撐下,順利運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入駐兩年來,獲批河南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等8個知識產權、科普、標準等資質;成功申請中國科協學風建設專項等國家級項目3項。
由點到面,放眼中原大地:上汽集團最大的“數據基地”——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已經開建;跨境電商的“鄭州模式”,敲開“買全球、賣全球”之門;我國首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純電動“超級拖拉機1號”已實現無人駕駛功能;仕佳光子生產的光分路器芯片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
誠如戴繼濤所言,數字化技術將改善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價值,而以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作為中國經濟未來10年轉型增長的新變量,將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結構加速轉變,成為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
河南數字經濟蓬勃背后,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2017年2月17日,河南省出臺相關文件,將位于鄭州市鄭東新區龍子湖的智慧島作為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和先導區。河南數字經濟產業自此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引鳳筑巢,河南誠意滿滿。以智慧島為例,該區域已先后聚集了5家院士工作站、6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5個省級研發中心、12家大數據雙創基地,吸引各類大數據人才2100余名。
作為島上最具活力的主導產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華為、甲骨文、浪潮、海康威視、南威軟件等國內外行業龍頭在內的137家大數據企業入駐。
在成功探索出“智慧島”經驗后,河南又先后出臺文件,以鄭開雙創走廊為依托,加快構建以智慧島為引領,以云湖智慧城、白沙大數據產業園、科學谷為支撐的數字經濟發展核心區,輻射聯動鄭州高新區、金水科教園區、開封中關村數字產業園發展;加快建設洛陽大數據產業園、許昌“泛在5G小鎮”、濮陽大數據智慧生態園、鶴壁5G產業園等。
引進來、留得住之后,河南正在積極籌備走出去。據悉,2020年9月份,黃河鯤鵬的PC機和服務器產品進入國家信創目錄,并完成包括3C認證在內的11項體系的認證,這意味著由其生產的產品已具備進入市場的全部條件。
2020年9月,黃河鯤鵬的產品再獲突破,成功入圍電信巨頭中國聯通的集采目錄,中標入選江蘇省政府采購中心的“2020~2021年度江蘇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團體組織計算實際協議供貨”供貨單位。
省人大代表、黃河科技集團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文青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作為河南參與“振芯鑄魂”的重要行動,黃河鯤鵬從立項到首批產品下線僅用了58天,并用35天時間完成2條黃河鯤鵬服務器和臺式機生產線建設及投產,累計具備年產服務器36萬臺和臺式機75萬臺的生產能力;又用不到30天的時間,完成黃河鯤鵬主板生產線投產,具備年產主板25萬塊的生產能力。
“如果這些企業能夠來河南投資設廠,黃河鯤鵬對于河南經濟和創新的帶動作用也將進一步凸顯。”鄭文青表示,要抓住信息產業制造業從東南向中部遷移的機遇,完善黃河鯤鵬生態,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經濟高質量轉型。
“河南參與華為鯤鵬計算產業布局并成為‘生態合作人’,無疑是下了一步漂亮的‘先手棋’。”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學會會長李稻葵曾這樣描述黃河鯤鵬產業。
新征程、新起點,河南這樣持續發力數字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數字河南,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數字技術在城市治理、鄉村振興、生活服務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同時,打造良好營銷環境,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快數據聯通歸集共享、有序開放和應用。
這無疑為站在新起點的河南數字經濟產業指明了方向。不僅如此,政府工作還提到,要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建設,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加強數字社會建設,深入推進數字技術在城市治理、鄉村振興、生活服務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加快以省轄市為主體的“城市大腦”中樞平臺建設,培育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數字生活新服務標桿城市。
同時,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建成省市數字政府云,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治理“一網通管”、政務數據“一網通享”,打造指尖上的政務、屏幕上的民生,讓千家萬戶享有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臺《河南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2年年底,完備的制度標準規范體系成熟定型,“豫事網辦”河南模式在全國獲得廣泛認可;要搭建“1+18+10+N”架構模式,推行全省政務服務事項“異地通辦”。
“數字經濟使得河南的大數據、5G、人工智能、智能終端等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培育了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河南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各行各業如何擁抱數字經濟時代?代表、委員這樣說
當前擺在河南面前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命題:如何將1億人口的數據規模和廣闊的內需市場轉化為數字產業優勢?問題的答案關乎河南如何在數字經濟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原銀行行長王炯認為,在金融領域,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技術與金融業務的結合,才是金融科技的“真創新”,金融創新應倡導引領商業銀行的渠道、業務、產品實現“線上化+移動化+智能化+敏捷化”的創新理念。
河南省人大代表丁波表示,在汽車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和國際化特征日趨顯著之時,鄭州市也需要在現有基礎硬件日趨完善的基礎上未雨綢繆,加強相關軟環境建設。
本次兩會,考慮到汽車產業在鄭州工業體系中的支柱性角色,丁波建議在鄭州打造智能自動駕駛示范區,通過示范區的建設加強鄭州在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方面的優勢。
在長期關注醫藥流通領域的河南省政協委員陳威看來,可以進一步推動傳統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搭建區塊鏈平臺體系,提升傳統業務行為的效率和降低供應鏈現狀的成本,打造快速反應的數字化供應鏈服務體系。“這樣既有利于緩解貨款支付的壓力,也便于第三方例如政府、銀行等相關環節的切入和可追溯,也方便企業高效地服務政府、醫院、醫生及患者。”陳威說。
省政協常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郝敬紅表示,未來在數字經濟方面,要進一步優化數字賦能體系,實施數字強能工程,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記者 賈永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