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人在開封,開封人在鄭州,越來越多的市民在雙城之間穿梭、生活、消費、融合……從鄭汴一體化到鄭開同城化,背后有何深意?從普通百姓角度,如何理解這種變化?推動鄭開同城化示范區建設,有啥好建議?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多名專家、省人大代表及生活在鄭州與開封的市民們。
【解讀1】
省人大代表耿明齋,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也是鄭汴一體化首倡者,對于鄭州與開封的融合發展,他頗有發言權。
“從鄭汴一體化到鄭開同城化,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變化。”耿明齋說,第一個方面,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從此前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到現在的鄭州大都市圈建設,鄭州的輻射帶動作用被進一步強化,要協同帶動開封、新鄉、焦作、許昌4個城市一體化發展。作為一體化發展的先行者,鄭汴一體化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也有值得總結的經驗和不足,需要出臺更深一步的舉措來促進融合發展。第二個方面,鄭州大都市圈的周邊,有4座城市,這是一個大區域的概念,努力的方向主要是一體化發展、協同發展。省里提出鄭開同城化,將賦予鄭汴一體化更重要的職能,更大的責任。因此,開封與鄭州的同城化要在大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過程中走在前列,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解讀2】從普通百姓角度,如何理解這種變化?
那么,從普通百姓角度,該如何理解這種變化?
耿明齋介紹,鄭州大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電信、金融等,這個相對比較容易做到;第二個層面,是5個城市要打破制度層面形成的要素流動壁壘。這5個城市是5個行政轄區,每個轄區的經濟、財務、規劃、公共產品供給等都各自獨立,是5個不同的利益中心。因此,利益邊際存在差異,不完全重合,存在壁壘,存在摩擦。那么,一體化發展,就是要消除這些壁壘,減少這些摩擦,進而優化都市圈的配備,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這些就是打造都市圈的意義和價值。”
【解讀3】鄭開同城化發展,能給百姓帶來哪些利好?
耿明齋認為,鄭開同城化發展,不僅普惠兩座城市的居民,也普惠整個都市圈的居民,乃至整個河南省居民。“鄭開同城化就是要消除壁壘,各自的城市功能與對方共享,比如就業、住房、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打通,使得老百姓便利化程度提高、生活成本下降、選擇空間增多。”耿明齋表示,都市圈是河南發展的龍頭,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必將帶動整個河南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那么,每個人都是受益者,沒有輸家,只有贏家。
【建議】鄭開同城化示范區,應該怎么建?
那么,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探索設立鄭開同城化示范區,省人大代表有啥建議?
省人大代表、省高院原院長張立勇建議,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進一步推動鄭開同城化,一是建立區域復合經濟中心城市體系,實現規劃統籌;二是構筑統一、協調、暢通的交通網絡體系,實現交通同網;三是消除制度屏障,實現公共服務資源同享;四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實現市場同體;五是加快工業化進程,實現產業同步;六是共創開放、互利的科教發展環境,實現科教同興;七是優勢互補,實現旅游同線;八是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契機,實現環境同治。
耿明齋表示,他個人認為,鄭開同城化示范區的空間可以設置大中小三種。大空間來說,兩座城市主要部分全方位同城化,比如從鄭州中州大道以東,一直到開封東側,將開封主城區也包含在內;中空間來說,鄭州中州大道以東至開封金明大道,北至黃河邊,南至航空港;小空間來說,即前幾年提出的規劃面積252平方公里的鄭開雙創走廊。
對鄭開同城化的建設模式有何建議?耿明齋表示,可以參照兩類。一類是上海虹橋模式,市政府在虹橋樞紐去設立商務區,涉及到了4個市轄區,由市政府“一張圖”規劃,再由4個區各自按照統一規劃來負責落地實施。還有一種模式,是由相鄰的城市就某一特定項目、特定領域進行一體化管理,比如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就相當于這個模式。
【會場外】鄭開同城化,河南目前已出臺啥政策?
記者注意到,此前,省中原城市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其中提到,要著力抓好規劃共繪、交通共網、生態共治、產業共鏈、設施共建、合作共享“一體系五工程”;構建規劃體系“四梁八柱”,啟動編制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支持鄭州、開封探索建設同城化示范區。
而關于代表建議的在某個領域協同發展,河南也已進入“試水期”。比如在生態環保領域,省發展改革委此前印發了《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明確了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目標:到2025年,都市圈五市全部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其中提出,要構筑一體協同的生態格局,要聯動推進區域五大生態系統建設,提升都市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都市圈五市將攜手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擴大區域環境容量、提升區域環境質量。此外,據此前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鄭州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公布,《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也正在制定。
【大家說】鄭開同城化,兩地市民怎么說?
鄭州人在開封:紅綠燈多,期待鄭開大道“提速”
“80后”毛先生與這兩座城市都很有緣。他在鄭州大學讀本科,在河南大學讀研,工作后,家在鄭州市的他,曾在開封工作了幾年。
“像我這樣每周上演‘雙城記’的人,還有不少,最大的感受是,總覺得缺乏最優版出行方案。”毛先生說,鄭開大道雖然連起兩座城市,但沿途紅綠燈過多、加油站及充電樁不足,擁堵情況在周末尤其嚴重。因為工作及家庭原因,毛先生當時需要一周回鄭州2-3次,他認為,鄭州與開封雙城融合,共贏發展,最迫切是打造立體化交通,僅有的公路及城際鐵路還不太夠。“如果有高架,就能大大縮短自駕在路上的時間。”
開封人在鄭州:期待帶更多鄭州朋友到家鄉玩
楊女士在鄭州市上班,老家開封。雖然在鄭州呆了很多年,但她還是會經常想念家鄉美食。“開封最具特色的名片就是古都,旅游發展態勢非常好。”楊女士說,不過,由于不會開車,她平時回家的頻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夏季,她身邊不少同事會跟她打聽哪里的開封夜市好吃,大家也會相約一起去吹吹古都的風,擼個串,喝點酒,但一想到太晚返程存在的問題,可能就會打消這個念頭。楊女士表示,期待有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串聯起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座城市。(記者 段偉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