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鄭州市惠濟區、中牟縣兩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正式開倉運行。凡進入鄭州市域的進口冷藏冷凍肉品和水產品,在儲存、加工、銷售前必須進入集中監管倉,經過集中檢測、消殺、存儲、賦碼后,才能進入市場流通。
巴西冷凍牛肉在集中監管倉“歷經”多環節檢查
當天上午,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院內,一臺滬F牌照的冷藏卡車緩緩倒車,穩穩停在了3號卸貨口。
身著白色防護服、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鏡的工作人員打開車門,車柜中摞滿印著葡萄牙語的包裝箱,箱里的冷凍牛胸肉來自巴西。
“這批凍品從上海洋山港出發,走了將近24小時,才到的鄭州。”卡車司機詳細登記身份信息后,根據工作人員指引接受了鼻咽拭子采樣。
很快,散發著寒氣的紙箱,被放上鋁合金消殺機的傳送帶。經過消毒液噴灑后,檢測人員開始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外包裝、內包裝、食品本身、車輛內壁等多個位點,采集出21份樣本,隨后送往監管區東北角的鄭州人民醫院移動PCR方艙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而消毒后的貨箱,又被叉車運往庫房后部,靜置30分鐘后由專人覆膜、碼垛。
據了解,進口冷藏冷凍肉品和水產品,按規定需要先進行消殺和核酸抽樣檢測,取得預防性消毒證明、核酸檢測證明、《鄭州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出庫證明》,并賦追溯系統食品安全追溯碼后方能出倉。
惠濟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工作專班副組長張浩表示,按照相關工作要求,運輸進口冷鏈食品的車輛,需要通過“鄭冷鏈”或“豫冷鏈”追溯系統,提前24小時進行報備。待車輛到達倉庫后,工作人員要核驗車輛和貨物信息,確保所有信息一致后,才進入進一步的消毒流程。
PCR檢測方艙一天安裝到位,核酸檢測最快4小時出結果
據了解,僅20日上午,惠濟倉就有100多噸進口冷鏈食品在這里進行外包裝消毒和核酸檢測。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保障監管倉持續高速運行,確保車輛不遲滯、貨物不堆積,企業不斷完善和優化各項流程,將冷鏈食品出入庫的耗時,“最低控制在8小時左右。
作為冷鏈貨物疫情防控安全的一道重要關口,鄭州人民醫院移動PCR方艙實驗室,在冷鏈物料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已經于1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
因為傳統的實驗室建設周期長、現場施工人數眾多等諸多因素,不利于核酸檢測的快速開展。而移動廂式PCR實驗室可在工廠基本完成安裝,通過汽車將成品運輸到現場,直接吊裝到位,接駁水電即可滿足應急檢驗的需求,十分方便。鄭州人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宋銀森說,移動檢測方艙從運送進場,到安裝調試設備投入使用,僅用了一天時間。
“檢測方艙直接進駐到監管倉內,避免了樣品周轉的環節,無形中加快了核酸結果的快速出爐。”宋銀森說,目前樣品從進入檢測方艙到出結果,只需要4個小時。
據了解,鄭州人民醫院首批選派了21名工作人員,提前進駐到方艙開展采樣、檢測等工作。
進口冷鏈食品進倉集中監管后,“放心”流向全國各地
鄭州市發布2021年1號通告,決定自1月20日起,啟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凡進入鄭州市域的進口冷藏冷凍肉品和水產品,在儲存、加工、銷售前必須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集中檢測、集中消殺、集中存儲、集中賦碼。
據了解,進入集中監管倉內的冷鏈食品,只有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才能獲得“鄭冷鏈”食品追溯碼入庫;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時,則按照監管倉制定的應急預案執行,以更好地筑牢疫情防控底線。
而在鄭州市設立的兩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之中,惠濟區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又是“重中之重”。公開資料顯示,河南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一期項目投入運營后,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海產品、畜禽產品和速凍食品的物流中心及交易批發市場,目前河南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商品已輻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新疆、甘肅、廣西、福建、浙江、東北地區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記者 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