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日前發布《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公布了全國主要城市的發展規模。
統計顯示,全國有1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超過500萬。其中有6個城市的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10個城市的城區人口在500萬至1000萬之間。
鄭州城區人口規模670.41萬人,排全國第12位,躋身特大型城市之列。
這樣的人口規模,對鄭州意味著啥?對鄭州的發展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鄭州城區人口670萬,排全國第12位】
對一個城市來說,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500萬、300萬,是三個重要的門檻。根據國務院設立的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II型大城市。
根據住建部日前發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以下簡稱《年鑒》),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區人口排名出爐。
《年鑒》顯示,全國有16個城市,城區人口規模超過500萬。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和廣州、深圳兩個城市,城區人口規模超過1000萬,被列為超大型城市。其中,上海超過2000萬,北京和重慶超過1500萬。
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沈陽和青島這10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處于500萬到1000萬之間,屬于特大城市。相比前一年的數據,此次超大型城市中增加了濟南。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根據《年鑒》,鄭州人口城區人口規模670.41萬,位于全國第12名。
另外對比發現,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鄭州城區人口規模排名第八,高于西安(637.81萬);在中部6省省會中,鄭州城區人口規模排名第二,次于武漢(934.78萬)。
【人口規模前16位城市,鄭州人口密度排第5】
衡量一個城市大小,建成區規模也很重要。《年鑒》中還公布了我國主要城市的城區規模和人口密度等指標。
根據《年鑒》,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中,重慶市建成區面積最大,為1515.41平方公里,北京為1469.05平方公里,上海為1237.85平方公里,武漢為812.39平方公里,西安為700.69平方公里,鄭州為580.75平方公里。
對比發現,鄭州的城區面積并不十分占優勢。其中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鄭州的建成區規模排末位。除了四個直轄市外,省會城市中,建成區規模排鄭州前面的,還有廣州、武漢、成都、南京、杭州、西安、濟南。
但人口密度(萬人/平方公里)上,鄭州卻遙遙領先。其中,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鄭州人口密度1.15,低于上海(1.96)、北京(1.27),卻高于重慶(1.02)、廣州(1.02)、成都(0.86)、西安(0.91),排名第三,和武漢持平。另外16個超過500萬的城市中,鄭州人口密度排名第五,也比較靠前。
【鄭州近年人口流入量大,在全國都靠前】
一些市民好奇:上述城區人口,為啥跟我們常聽到的鄭州人口數量不一致?
比如來自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9年末,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而根據鄭州市的國土空間規劃測算,到2035年鄭州人口將會達到1800萬。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城區人口的統計部分是按照行政區劃來統計的。比如,一個城市的城區應該是連片開發、市政設施和公用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城區人口規模要小于市域總人口規模,也小于市轄區人口規模,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不納入城區人口的統計。
1月13日,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韓鵬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近些年,鄭州的城區人口密度在全國排名一直都比較靠前,其中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盡管近些年鄭州市建成區擴展很快,但作為全省主要的人口輸入地,常住人口增加更快,導致人口密度長期居高不下。其次,鄭州市長期是單中心發展,多中心發展的效應還沒完全顯現。另外,從地貌看,鄭州城區主要是平原,人口密度相對高一些。
在韓鵬看來,人口密度是判斷城市活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鄭州人口凈流入在全國排名一直比較靠前,人口的不斷增加,都體現了鄭州城市吸引力的持續提高。當然,對城區人口密度也要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密度過大或過低都會有相應的問題。鄭州在城市建設和人口發展間,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形成既適度集聚,又經濟高效、宜居宜業的人口格局。
【城區人口規模增加,對鄭州提出哪些要求】
城市在發展,規模在擴張,對鄭州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1月13日,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喻新安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越邁越快,要提升鄭州的城市吸引力、影力,就勢必需要更多地吸納外來人口,提升承載力。
喻新安分析,作為經濟體量、城市規模、地理區位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更容易在發展中吸納大量外來人口。為此,鄭州市要提供更好的政策,更優越、更有品質的城市環境,吸引更多外來人口到鄭州工作和生活;而全國其他城市也都在開展“搶人大戰”,這也促使鄭州釋放更多政策紅利。
喻新安還提到,當進入特大型城市序列后,鄭州要更多地預防大城市病。比如合理布局和建設市政路網、地鐵等交通設施,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手段搭建智慧城市,緩解城市人口給交通、資源帶來的壓力,更新和提升老城區的基礎設施,給市民更好的居住體驗;提前規劃與城市人口規模相適應的教育、醫療、體育、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以及污染防治、垃圾處理等相關基礎設施,這需要通盤考慮,提前謀劃。同時,還要避免城市建設進度與人口增長失衡,進而導致房地產市場波動等。
韓鵬也表示,結合鄭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建議,周邊縣市撤縣設區,能夠更好地整合城市發展的空間資源,對于鄭州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他建議:加快謀劃推進中牟、滎陽、新鄭等縣市撤縣設區,科學合理地規劃城市空間和功能布局,促進人口和產業優化布局、協調發展。
另外他們還建議,鄭州需要做好和焦作、新鄉、開封、許昌融合發展,以及洛陽副中心城市的聯動發展,通過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和雙中心聯動,提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城市更高質量發展。(記者 陳朋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