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集體產權“家底”如何?深化改革進展如何?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正在鄭州召開,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請會議審議。
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按照“總體部署、試點推進、以點帶面、全面展開”的思路有序推進改革。截至2020年10月,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期間,建立了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強化了工作保障、工作監督。
改革成效如何?報告顯示,我省已基本摸清農村集體家底,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進一步規范。全省37.9萬個清產核資單位已完成數據上報,清產核資工作基本完成。共清查核實賬面資產總額3087.86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950.56億元、非經營性資產2137.3億元,資源性資產2.11億畝。同時,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我省制定了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辦法,明確了集體資產的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管理制度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資產范圍、運營機制等內容,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提供了政策依據。
此外,我省全面確認集體成員身,農民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在群眾民主協商的基礎上,開展成員身份確認工作,共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9329.3萬人。
穩步開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益。建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登記冊,記載集體成員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并發放股權證書,目前,全省已發放股權證書的村(社區)40926個,占完成改革任務村(社區)總數的83.5%。
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善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全省建立村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48968個,并登記賦碼、頒發登記證書,占全省村(社區)總數的99.9%。
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紅利。中央和省級累計投入41.2億元,扶持4218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各地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カ度,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有集體經營收益的村(社區)比例達到47.3%。(記者 段偉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