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1月26日從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了解到,《關于河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若干重要問題專題調研報告》提交大會審議。“十三五”期間,我省各項工作完成情況如何?“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有哪些建議?這份報告很詳細。
制造業
“十三五”成績單:
形成裝備制造、現代食品兩大萬億級產業基地
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在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題調研報告中提到,“十三五”以來,我省制造業呈現出工業實力邁上新臺階、產業轉型實現新突破、創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先進制造模式加速涌現等特點。
工業方面,加速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2019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2.1萬億元左右,比“十二五”末凈增5000億元,規模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部第1位。“十三五”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7.7%,高于全國3.2個百分點。
產業轉型方面,我省實施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電子信息、白酒等重點產業轉型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構建了“5+5+4”工業體系,形成裝備制造、現代食品兩大萬億級產業基地,19個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五大優勢產業占工業的比重由2015年的44%提高到2019年的45.5%,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達到19%,年均增長19.6%。
創新能力提升方面,“十三五”以來,共統籌運用省級專項資金24.57億元,支持技術改造類項目1005個。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 強化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對接引進,鯤鵬計算產業生態、海康威視鄭州科技園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先后遴選了13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單位,認定了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9家,河南智能農機創新中心成功創建為第12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先進制造模式方面,認定省級智能車間297個、智能工廠150個,選樹省級標桿企業20家,打造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對象13個,構建河南省“企業上云”服務資源池,全省上云企業超過4萬家。
“十四五”建議:
重點構建4個萬億級和6個5000億級戰略支柱產業鏈
“十四五”期間,我省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重大國家戰略以及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規劃,重點依托鄭州、洛陽都市圈,推動高端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區;以沿京廣、隴海線中心城市為重點,加快培育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撐軸;推動黃河、淮河、漢江流域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綠色低碳和特色生態產業,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協同帶,構建“雙核引領、兩軸支撐、三帶協同”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進一步推進產業鏈現代化,“十四五”期間,重點構建現代裝備、綠色食品、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4個萬億級和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6個5000億級戰略支柱產業鏈,積極培育5G、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10個千億級戰略新興產業鏈。
同時,推動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布局建設一批新興產業集群,抓住豫京、豫滬等新一輪合作機遇,運用“飛地經濟”等模式共同建設若干新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新型城鎮化
“十三五”成績單:
今年年底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預計達到36%
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專題調研報告中提到,“十三五”期間,我省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近年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高進城落戶的便利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促進了全省城鎮化率快速提升,預計今年年底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36%和54%左右,比2012年底新增城鎮人口1000萬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
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2017~2019年,全省累計開工建設城市道路、學校醫院、社區服務、文化場館、游園綠地等項目2萬個。截至2019年底,全省城市市政道路達2.8萬公里,開工建設管廊綜合項目23個,形成廊體53公里。城市建成區新增綠化覆蓋面積264平方公里、綠地面積231平方公里、公園綠地面積101平方公里、公園面積43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59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03%。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機制取得進展,全面取消除鄭州市中心城區之外的其他市縣和省轄市落戶限制,推行省內跨地市戶口轉移“一站式”辦理,實行網上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十四五”建議:
促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十四五”期間,我省要突出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進一步放開落戶限制,特大城市要研究在達到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后,增加落戶規模的機制,其他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簡化落戶程序。
要促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健全教育保障體系,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和助學金政策。推進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完善長租房政策,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的覆蓋范圍。
同時提升產城融合質量,要提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將鄭州建設成為彰顯黃河文化和中原城市特色、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國際化、信息化、生態型、創新型城市。
教育
“十三五”成績單: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700所
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在關于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的專題調研報告中提到,我省“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如期完成。
圍繞學前教育,我省實施了第三學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全省共投入160多億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700所、扶持普惠性民辦園8620所,初步建立“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9.5%,比2015年末提高6.32個百分點,提前實現國家規劃綱要目標。
圍繞義務教育,我省累計投入資金311.43億元,協調推進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學校標準化建設,全省“全面改薄”工作圓滿收官。截至目前,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45%,比2015年末提高1.45個百分點,全面完成控輟保學目標任務,實現了由基本普及到全面均衡發展的轉變。
圍繞普通高中教育,我省加快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大幅降低大班額,目前大班額、超大班額占比分別比去年下降29.95、17.44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中889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62%。
圍繞高等教育,我省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省級財政配套資金5.75億元,啟動了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截至5月,全省高校共有32個學科進入ESI前1%。“雙一流”建設成果頗豐,鄭州大學入選一流大學高校建設,河南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圍繞教師隊伍建設,我省建立省、市、縣三級教師信用體系和師德檔案制度,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
“十四五”建議:
每個鄉鎮要辦好1~2所公辦中心幼兒園
“十四五”期間,我省要鞏固提高基礎教育水平。要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每個鄉鎮要辦好1~2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全面落實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招生考試辦法,著力擴大“3+2”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
著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不斷加大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力度,加大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高校力度,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主動適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升級,特別是要培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大數據、健康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主導產業,新興服務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領域的高層次人才。(記者 董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