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如何成為百姓的幸福河?濕地公園內,蘆葦搖白、禽鳥飛輕;森林公園里,花木蔥郁,曲徑通幽。我省計劃到2027年,在黃河流域新修復濕地公園55個,全省濕地保護率提高至61.75%。
在包括濕地公園在內的中牟萬畝森林公園,如今建設也接近尾聲。屆時,廣大鄭州市民可以免費到此游玩,看山看水,對樹對湖,體味近郊游的樂趣。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有一個地方幾乎包含了上述各個元素,就位于鄭州市區和開封市區之間。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所在呢?
這個地方便是河南省中牟森林公園。不要以為它的名字里包含了“中牟”,就覺得這個公園的等級低。國有中牟縣林場副場長王東賓說,這個森林公園的總面積1.2萬畝,目前一期工程已經接近尾聲。
杜甫當年在成都的草堂位于曲江之畔,所謂“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三面臨水,村莊仿佛被水抱在懷中。而中牟森林公園的整體布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賈魯河從中牟縣新縣城北側東西向流過,到了老縣城附近,開始折而向北,接近鄭開物流通道時,又折而向東,在過了東八線后,又折而向南,所以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倒“U”字。
“U”字開口向南,所包裹的便是中牟縣中林區森林公園。“U”字北側, 便是早已免費開放的牟山濕地公園。而賈魯河自身,有了兩側生態廊道的裝點,已經形成了賈魯河生態濕地。而整個河南省中牟森林公園,便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
山有牟山,雖然不高,但足可開闊眼界;水有賈魯河,雖不壯闊,也能夠天光云影;林是林場,花草樹木,高低錯落,亦可以“暢敘幽情”;湖是人工湖,濕地公園內的幾個湖泊,“長橋臥波”,山映斜陽天接水;草,自然是有花的無花的,常綠的和枯榮的草,“縱使晴明無雨色,入草深處亦沾衣”。
能在山上看水,能在水上看山,清風徐來,林動如海。目前整個森林公園,僅有中林區森林公園這一部分還在建設之中。那么,進度如何?什么時候可以免費開放?
王東賓說,該項目位于國有中牟縣林場中林區,占地面積4800畝,其中生態綠地4485畝,栽植樹木包含500多個品種,合計栽植15.5萬多株各種樹木從2019年1月開始建設,預計2020年12月完成全部三期工程,總投資估算為5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將來這里將成為植物的大觀園,林木的博物園。一期工程的建設面積2266畝,預計10月底就可以完工。二期工程2499畝,目前已完成建設任務的70%,預計12月底完工。三期工程主要是裝飾裝修、水電燈具、潔具的安裝,預計也是12月底完成。
屆時,大家在牟山濕地公園游玩過之后,可以越過賈魯河,來到這片將近5000畝的中林區森林公園,看一下不同種類的花草樹木,呼吸一下樹木所醞釀的清新空氣。再加上4200畝的森林公園,以及賈魯河兩岸的生態公園,稱之為萬畝森林公園,一點也不過分。
黃河沿線的生態建設項目,生態廊道是線,濕地公園、森林公園是點。我省沿黃地區是如何規劃的?
我省將布局建設沿黃濕地公園群。開封市林業局相關人士說,以黃河灘區內的柳園口省級濕地保護區為例,該保護區沿黃河綿延60余公里,總面積達24萬畝,是開封境內覆蓋范圍最廣,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地。
隨著濕地生態逐步修復、生態多樣性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當地謀劃建設了龍亭區柳園口、蘭考縣金牛湖、蘭考縣鳳鳴湖三個省級濕地公園。目前三個濕地公園已全部通過了規劃評審,陸續進入了建設期。
大河報記者從河南省林業局了解到,針對黃河流域濕地不足、濕地不濕問題,編制《河南沿黃濕地公園群規劃》,計劃到2027年,在黃河流域新修復濕地公園55個,努力實現一縣(市)一濕地(濕地公園或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濕地面積5.84萬公頃,全省濕地保護率提高至61.75%。
在織密“綠網”的基礎上,我省將推進沿黃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加強與水利、文旅等相關部門溝通,將沿黃濕地公園群規劃與相關部門規劃有效銜接,在鄭州、新鄉和三門峽等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率先啟動建設沿黃濕地公園。
根據計劃,今年年內,我省將修復完成長葛雙洎河等4個國家濕地公園和12個省級濕地公園。(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攝影 許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