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私募基金首批集中注銷登記事宜引發市場聚焦。有消息稱,截至5月4日已有近2000家沒有產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料,從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公示平臺上注銷。
記者從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的數據獲悉,在河南省13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已經有23家備案消失。省內數十家注冊登記未滿一年、于未來三個月內依然沒有產品發行的殼私募,同樣面臨生死劫。
注銷啟動,近兩千家私募“備案消失”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備案信息,全國已經有將近200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料被注銷。”5月9日,河南省一家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5月1日前,全國備案私募基金總數為26056家。而截至5月5日,這一數據是24155家。也就是說,短短幾天內大概有近2000家無備案產品私募被注銷。
這一輪私募基金注銷風潮,始于此前的一則通知。
大河報記者注意到,此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規定,以2016年2月5日為時間節點,已經登記滿一年,但是還沒有備案產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今年5月1日前如果仍未備案產品并補提法律意見書,將被注銷登記。根據格上理財的數據,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簡稱“2·5公告”)時,有3068家已登記滿一年但還沒有展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河南九鼎德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盈表示,想要做私募投資基金就必須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必須有這個“殼”,如果現在失去了這個“殼”,將來必須重新登記、備案。
不過,就在大限前兩天,4月29日晚,中基協發布《關于落實<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首批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事項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簡稱“通知”),表示考慮到前期相關機構理解和落實協會公告的進度較慢,上述類型的私募基金如果在5月1日前已補提法律意見書,或是已經提交了產品備案申請,將適當順延辦理時間至8月1日。
新發通知意味著,上述私募基金又多了三個月的喘息時間。按照中國證券報披露的數據,這部分有望“續命”的私募達千家。截至4月底,約千家私募或是補提了法律意見書,或者是申請備案首只產品。不過,截至5月1日,還有1900多家登記滿一年但沒有產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沒有采取任何操作,5月4日,這些私募基金的資料已經在公示平臺上注銷。
記者注意到,根據“2·5公告”,8月1日同時也是那些已登記不滿一年且尚未備案產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銷大限。這些涉及數量更多,約為1.5萬家。
不過,基金業協會明確表示,仍然為想要展業的私募保留著大門。通知顯示,被注銷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因真實業務需要,可按要求重新申請。河南23家私募注銷,“殼私募”遭遇生死劫
在此輪注銷中,河南情形又如何?5月10日,大河報記者致電河南省證券期貨業協會,該協會一位負責人稱暫不清楚河南被注銷私募的相關情形。
不過,大河報記者從中基協的統計數據獲悉,截至5月10日,河南省在中基協備案登記的私募管理人數量有114家,其中37家發行了產品。對比此前河南監管部門公布的137家的總量數據,顯示有2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資料消失,且被注銷者均屬未發行產品行列。
在今年3月29日,在鄭州召開的河南私募基金座談會上,河南省證監局相關負責人曾經通報稱,截至2016年2月底,轄區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37家,備案基金49只,認繳規模54億元。
事實上,對于河南私募界而言,到8月1日,更多的私募將面臨生死劫。
按照今年2月5日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公告》,將對三類私募基金實施注銷備案,即新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辦結登記手續之日起6個月內仍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產品的;已登記滿12個月且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產品,在2016年5月1日前仍未備案私募基金產品的;已登記不滿12個月且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產品,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備案私募基金產品的。
這意味著,遲遲未有產品發行備案的空殼私募,接下來依然面臨注銷。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河南的空殼私募在總數中占據相當比例。
河南證監局副局長牛雪峰在今年3月底的私募基金座談會上指出,河南省私募基金業整體滯后,機構數量少,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只占全國的5‰,排名25位;管理私募基金數量占比1.8‰,全國排名27位。規模小,資產管理規模只占全國總規模的不到千分之一,排名28位。管理能力不高,75%的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為0,有管理規模的只有36家;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小;區域分布不平衡,鄭州市數量占全省近90%。
本報記者從中基協統計數據獲悉,河南僅有3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監管趨嚴,私募進入洗牌期
記者注意到,除了中基協對空殼私募實施注銷登記外,河南省監管部門也對私募機構展開整治。
從2016年3月至今,河南省證監局已經分別對河南樂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鄭州百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要求對存在問題予以整改或制定整改計劃。
河南省證監局一位負責人表示,2016年將對私募機構強化現場檢查和市場風險監測,一方面以自查督促私募機構提高規范運作水平,另一方面還將按照證監會要求,開展分層隨機抽查,重點對私募行業募資行為的合規性、基金資產安全性、信息披露真實性情況開展專項檢查,目前這些工作正在進行中。
“今后私募運營成本更高,銷售競爭也將更激烈。未來我國私募產品的推介、募集、合同擬定等都將由一些私募服務公司來做,投入的成本更多。”河南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股市的大震蕩使券商機構等對產品的要求也愈發嚴格,這也加大了私募產品銷售的困難。從行業角度來說,監管趨嚴將加劇行業洗牌。私募基金經過兩年多野蠻發展,將逐步規范起來,那些渾水摸魚的私募將被行業淘汰掉。
在九鼎德盛董事長張保盈看來,監管部門對私募基金應做到更多的規范,重點解決行業體系問題,當前和未來市場對私募基金依然有大量需求。對于河南省私募而言,目前的主要問題是,近年由于擔保行業遭遇整頓,部分擔保從業者進入私募領域,操作手法較為生猛,比如分拆后向不合格投資者發行產品等,這讓真正的私募機構在市場上很難開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