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究竟該為三農經濟帶來什么?昨日在南京舉行的“縣域互聯網+流通”發展論壇上,來自國內多省的百余位縣(市)級官員對話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探討“農村電商兼容縣域經濟發展之策”。
數據丨農村電商年交易額將達4600億元
“今年4月,蘇寧與山東日照、河南靈寶、山西祁縣、陜西旬邑等地政府聯合,在3日內向全國分銷了600萬斤滯銷蘋果。”在昨日論壇上,張近東說,這筆交易對國內水果市場微不足道,但卻開啟了一個新的發展視野:農村電商是“互聯網+農村”的重要抓手。
2015年1月,中央政府提出“互聯網+農村”,農村電商進入了高速擴張期。近期國內知名互聯網第三方數據公司艾瑞發布預測,2016年,全國農村電商的市場交易額將達到4600億元。
焦作博愛縣副縣長方晶舉例,博愛縣是櫻桃種植大縣,但受制于品牌化、標準化及冷鏈物流短板,其銷售仍依賴于當地市場自主消化。
張近東稱,農產品“三化發展”(品牌化、規范化、標準化)、物流、專業人才,是電商下鄉的三大攔路石。破解了這些難題,中國農村電商的年交易額將達到10萬億元。問題丨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農民賣農產品賣不上價,農村電商有希望破解這一難題。
電商要打通農村市場“最后一公里”,南陽市西峽縣縣委書記孫起鵬對此頗有興趣。他稱,國內電商經濟是精英文化,這與國內農村社會文化存在著顯性的隔閡。當前,還有大量的農民根本不知道網購是什么,更不會使用電腦、智能終端。而電商企業希望吸納更多農產品上網,卻存在大量的基礎設施空缺。
正因如此,孫起鵬認為,農村電商打通“最后一公里”是相當復雜的。既要解決農村市場在物流、人才等諸多瓶頸,更需因地而異、因地制宜,電商企業與縣域政府聯手合作重新整合各種資源,構建出一整套完備的電商生態體系。
信息丨蘇寧“一號項目”直指河南農村
事實上,農村電商發展雖是道路坎坷,卻也是電商“群狼”眼中的最后一片凈土。之所以如此,是因電商寡頭們在城市消耗戰完成后,亟待從廣袤的農村市場挖掘出更多的利益增長點,這包括客源、貨源。
昨日論壇上,共有河南12個縣的官員在座,占了大會受邀嘉賓數量的十分之一。
據悉,蘇寧在今年將新增投資50億元,在國內農村再建1500家直營店、1萬家代理點及授權服務站,以及上線200個地方特色館。向全國推廣農村電商“五當模式”,即銷售、納稅、就業、服務、造富五項內容全部“在當地”。
蘇寧一位負責人透露,就在本月,新規劃的“河南攻略”將成為蘇寧農村電商事業群今年的一號項目,其核心內容即是在河南農村新增直營店1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