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發布《2016年一季度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情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大數據指標分析,《報告》對今年首季消費維權工作形勢、動態、特點、規律信息進行了深度解讀。據了解,2016年1-3月份,河南省工商系統各級12315工作機構共受理消費者咨詢77793件,投訴17749件,舉報2554件,共計98096件。截至3月底,已處理投訴16022件,處理率90.3%,投訴涉及爭議金額153.72萬元,挽回經濟損失金額477.04萬元;已處理舉報2360件(部分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2016年一季度,河南省工商系統各級12315工作機構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和舉報總量同比上升11.6%,其中咨詢量同比上升13.0%,投訴量上升6.8%,舉報量上升2.4%。
“晚會效應”凸顯,體現中部消費大省實力。受今年3·15“新消費,我做主”維權年主題影響,事前轟轟烈烈的宣傳活動,及3·15晚會各地消費投訴渠道的多元暢通,消費者對新型消費領域、新型侵權方式、新型維權途徑都有了新的認識。消費投訴總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報告》顯示,2016年央視“3.15”晚會系統分轉河南的投訴舉報共227件,占全國總量的2.3%,在31個省市中排九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其中投訴187件,占投訴舉報量的82.4%,舉報40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17.6%。從187件投訴來分析消費者身份,來自城市的投訴占69.9%,來自農村的投訴占30.1%,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農村投訴占比明顯較高,這說明一方面河南農業大省農村消費大格局的特點,另一方面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消費訴求渠道的不斷拓展,農民消費者的消費維權意識也在進一步提升。晚會催發了微信投訴的“潮涌”態勢,“我做主”之“新消費”局面形成的同時,維權局面也隨之形成:自2015年央視“3·15”晚會開通微信受理渠道以來,微信渠道成為消費者進行投訴舉報的主要方式。2016年通過微信方式受理的投訴舉報共183件,占全省投訴舉報總量的80.6%;與全國相比,河南省通過微信方式受理消費投訴舉報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
“車麻煩”居高不下,“房毛病”話題不減。據《報告》相關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省12315機構共受理商品消費類投訴10389件,占投訴總量的58.5%;其中,涉及交通工具的2441件,占商品類投訴量的24.9%。消費者在這方面投訴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經銷商不提供或拖延提供車輛出廠合格證;強制搭售保險;承諾補貼不兌現、熱銷車加價提車等;售后維修技術差、價格不透明、配件只換不修等。如,今年2月19日,消費者劉先生等15人向新鄉市12315指揮中心反映,稱他們購買汽車半年了,經營者承諾提供的汽車合格證卻一直拿不到,或者拿到的合格證凍結,導致汽車上不了牌照。經執法人員調查處理,經營者由于銀行貸款手續的原因,無法提供汽車合格證,承諾2016年3月底前將合格證提供給消費者,并對消費者做出一定補償。房產裝修、家政問題也是當前的投訴焦點領域,今年一季度,全省12315機構共受理共受理涉及居民服務的消費投訴1551件,占服務類投訴量的21.1%;共受理涉及裝修建材的消費投訴478件,占商品類投訴量的4.9%。這方面消費侵權的主要特點是:家裝服務中,衛浴、門窗、地板、磁磚等材料質量差、材質與承諾不符;沙發、床柜等家具甲醛超標、有異味等;裝修公司不按約定履行合同、不退定金等;家具送貨不按時、拖延,安裝收取額外費用,不提供售后服務等。如:3月15日,洛陽12315接到李先生投訴,稱2015年10月9日,其在關林某建材城購買了一臺燃氣熱水器,安裝后一直沒有在家里居住。幾個月后,李先生發現熱水器漏水,家中家具和地板都被水泡了。李先生找店家,店家給李先生換了一臺新的熱水器。李先生要求店家賠償因熱水器漏水泡壞地板、家具的損失4200元,店家認為索賠金額過高,不同意李先生提出的要求。經執法人員調查處理,李先生與店家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李先生獲得店家2000元的賠償金。
手機質量很鬧心,通信服務疑點多?!秷蟾妗凤@示,今年1-3月份,河南省12315機構共受理涉及通訊器材的投訴988件,占商品類投訴量的10.1%;共涉及電信服務的投訴826件,占服務類投訴量的11.2%。此方面消費投訴的問題主要是:消費者新購買的手機易出現黑屏、死機、觸屏失效、信號差等問題;手機出現故障后,商家以需第三方進行故障鑒定為由不予維修或拖延維修等;合約機到貨慢、手機預裝軟件無法卸載、流量消耗多、易出故障等。如,2月26日,沁陽市消費者楊先生投訴反映,他于2015年11月購買一款合約機,約定將定期返還話費;但是到了2016年1月,楊先生沒有收到返還話費,就咨詢了營業廳客服,才知道正在辦理“返還”業務,一直到2月份還是沒有返還話費,楊先生認為運營商違反約定。經過工商人員調解現場,經銷商將楊先生的手機月享受套餐金額進行了變更。通信服務方面,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運營商擅自開通增值服務,套餐資費不明確、亂扣費等;運營商擅自開通或改變流量包、流量扣除不透明、多扣流量等情況;通話信號差、不穩定、上網信號差、無故中斷等;個人信息被隨意泄露,經常收到廣告或詐騙等垃圾短信等。如,3月份,通許縣工商局成功調解了一起因電話套餐被修改而引發的消費糾紛。通許縣消費者李女士發現自己的話費突然增多了,以前每月10多元錢話費就夠用了,而現在一個月要三、四十元才夠。自已平時打電話不多,使用的又是老年手機、不能上網,為何會產生這么多話費?李女士到先前辦理通信服務的營業廳去詢問情況,工作人員查詢后告訴她:其手機套餐被修改為每月消費38元的套餐,李女士要求工作人員改回她原來使用的套餐,遭到種種理由的推脫拒絕。李女士向工商部門投訴后,經工商人員維權,才改回了原來的套餐。(通訊員:鞠海生 陸詩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