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鄭州大學積極構建“一流建設+部省合建”內涵式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綜合改革和內涵建設,學科實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高標準全面完成一流大學建設階段性任務,實現了“變軌超車”。1月17日,河南省人大代表、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宋爭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本次人代會上,他的建議是多措并舉推動一流大學與中心城市深度融合發展,推動高端創新資源集聚,積極融入鄭州、洛陽兩大都市圈建設,在高校與城市互動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中搶抓機遇、積極作為。
打造“鄭汴金色科教創新走廊”
“按照鄭州大都市圈空間規劃,鄭州正在推進鄭汴同城化發展,圍繞鄭開大道建設創新創業走廊。”宋爭輝表示,當前,鄭開大道沿線擁有龍子湖高校園區15所高等院校和以中原科技城為代表的眾多高新技術和創意設計產業機構,人才、科技、文化資源等高端創新要素高度集聚。
他建議,以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為基點,以“鄭開大道”為連線,以龍子湖高校園區高校為支撐,以城市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為主體,打造“鄭汴金色科教創新走廊”,整合科教資源力量,加強科技協同攻關,建立覆蓋全產業鏈條的科研孵化基地,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能力,促進新興業態加速集聚,推動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中心城市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
構建“鄭洛焦三角科教創新園區”
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實施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質行動,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當前,都市圈規劃區域的區位、產業、文化、資源等優勢相對明顯,有高等院校23所,其中河南特色骨干大學2所,面向未來區域競爭格局具有優勢潛力。”宋爭輝建議,以鄭州大學為核心,以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和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河南特色骨干大學為支點,輻射帶動域內其他高校,西進對接西安交通大學為代表的陜西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構建“鄭洛焦三角科教創新園區”,圍繞規劃設計的七大重點項目,集成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級、推動創新轉化,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優化科教創新園區建設機制
科教創新園區集聚優勢和輻射效應的有效發揮,不僅取決于園區內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更依賴于城市創新生態系統的科學營造和政府科教創新資源的統籌配置。
他建議,要健全協調機制,做好省域高等教育與中原城市群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協調布局和分類指導;建立會商機制,開展政府、城市、大學定期會商,通報交流情況、對接完善政策、協調解決問題;完善開放機制,以政府為主導,進一步拓展海內外優質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資源,以一流大學為重點有序對接合作,以開放的科教創新體系推動城市和區域創新開放發展。(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