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河南之行讓我看到河南農產品加工業的磅礴動能!”
“我發現這里每個地方都獨具亮點,農產品質量非常高。”
“發力豫滬‘餐桌共享’,我們也將盡媒體人的一份力量。”
9月5日~8日,值第二十三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稱農洽會)召開之際,央滬采訪團深入鄭州、駐馬店、信陽和漯河調研采訪河南三農建設和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推進情況,熱贊河南農產品發展。
此次集中采訪活動由省委宣傳部和省農業農村廳精心組織,采訪團成員共23人,分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網、農民日報等中央駐豫媒體和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上海電臺、東方衛視、澎湃新聞等上海主流媒體。
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訪團成員深入車間對話企業負責人,了解一顆小紅棗內藏的“大乾坤”;在駐馬店市國際會展中心的農洽會現場,采訪團成員與扶貧干部、網紅主播面對面,了解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情況;在信陽文新茶園,記者們踏上千畝茶山,與全國人大代表劉文新探討信陽毛尖“跨越式發展”的“前世今生”;在漯河,繁忙有序的雙匯集團生產線旁,記者們邊聽、邊看、邊記、邊拍,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書寫河南農業“好故事”,搭建豫滬農業共享的合作之“橋”。
農民日報記者王帥杰告訴記者,在此次農洽會上,他切身感受到農產品加工業在河南發展的磅礴動能,“好想你、花花牛、文新信陽毛尖……越來越多的河南優質農產品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河南已實現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華麗轉身。”
解放日報記者朱凌君表示,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河南,長久以來,他一直對河南深厚的歷史和中原文化底蘊心向往之。此次采訪參觀,又對此有了更深層次地了解。他認為,在農產品發展方面,河南有原料優勢,上海有更好的加工技術和更廣闊的市場與國際的平臺。“希望未來能看到滬豫兩地在農業方面更多的交流與合作。”
新民晚報記者孫中欽表示,他發現河南每個地方都獨具亮點。“河南農產品質量非常高,不但有國內的龍頭企業,也有一些區域化的品牌產品。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報道讓上海市民更好地了解河南的農產品,推進豫滬‘餐桌共享’。” 對他來說,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信陽毛尖。“親眼見到壯觀的千畝茶山,讓我更覺震撼,信陽毛尖品質高,顛覆了我以前的傳統認知。”
澎湃新聞記者段彥超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這次回到家鄉采訪,深深感受到駐馬店這座城市近些年的巨變和發展。農洽會上琳瑯滿目,質優且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加工產品讓我印象深刻。從農產品、農業大省到農產品加工業大省、強省,河南的農產品業升級,意味著父老鄉親們的錢包越來越鼓。真心希望在上海能吃到越來越多的老家“食糧”,也希望越來越多的高附加值河南農產品加工產品品牌,在國內做大做強。”段彥超說。(記者 楊書貞 實習生 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