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了一趟故鄉的小學,準確地說現在應該叫村委會辦事處。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村里的小學由于人數少被撤并了,村委會見這里閑著可惜就把辦公室搬了過來。
走到一棵高大的白玉蘭前,樹枝間依舊吊著一個舊解放牌汽車輪轂,這是以前讀書時的鐘。雖說是鐘,但那聲音有點尖銳沉悶,比敲擊一塊犁頭鐵的聲音好不了多少。我仔細端詳著這口鐘,小學語文老師“大樹佬”的形象便浮現在眼前,他正拿著一個小鐵錘用力地敲擊著這口鐘,“當當當”的鐘聲傳遍校園,哪怕遠在操場角落玩耍的學生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大樹佬”本名梁奕,因為長得高大,在校園里站成了一棵大樹,不知哪位同學便幫他起了個“大樹佬”的綽號。梁老師知道了并沒有生氣,反而在一節班會課上樂呵呵地說:“我是‘大樹佬’,你們是‘小樹苗’,我張開枝葉為你們遮風擋雨!”大家聽了哈哈大笑。
【資料圖】
梁老師的語文課是我們很喜歡的,上課鐘聲一響,教室里馬上安靜下來,文娛委員帶著我們一起唱歌曲《小草》。這首歌是梁老師教我們唱的,當時音樂老師休產假,梁老師便兼職做我們的音樂老師。梁老師的語文課上得很生動,就連隔壁班的同學在沒課的時候也會過來旁聽。梁老師的粉筆字更是寫得剛健俊美、欹側險勁,頗有“張猛龍碑”的幾分神韻。每次教詩詞的時候,梁老師總喜歡先叫我們描述一下古詩的情境,然后按照我們所描述的情境畫一幅畫,最后再把自己心中的情境也畫出來。大家一邊對比一邊找差距,很容易就記住了詩詞的內容。
梁老師知識淵博,教詩詞內容的同時教了我們許多關于詩詞格律的知識,還用班里許多同學的名字寫藏頭詩。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知道了詩詞中有“平平仄仄”的格律一說,也知道了律詩、絕句都需要押韻。
梁老師的作文課有時喜歡在校園的大榕樹下講,有時還帶我們去教室后面的小山坡上,他說“貼近大自然,作文才有靈氣”。梁老師的作文批改很認真,每篇作文都會圈圈點點:詞句用得好,他就用波浪線畫出來,點明妙處所在;段落寫得差,他也用橫線畫出來,建議怎樣修改;如果作文出現錯別字,他還會圈出來要求我們抄寫;在每篇作文的末尾,他都會寫一個中肯的總評……
春去夏來,花落花開,轉眼間30年過去了。自從我高中畢業,就再也沒有見過梁老師,心里難免思念。這次回到學校,我又來到梁老師的老家,沒想到在他們村前的鳳凰樹下見到了梁老師,他正在教村里的留守兒童念《弟子規》:“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村里的頑童卻故意讀錯,還做了個夸張的動作。我看到這一幕,頓時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梁老師也氣得直吹胡子。
我走過去,主動向梁老師打招呼,他略微回想一下就記起了我,我們坐在鳳凰樹下聊了起來。在聊天中得知,梁老師退休后在市區居住過一段時間,后來思鄉日深,就獨自回老家居住了。空閑的時候,梁老師免費教村里的留守兒童讀書,他說自己教了一輩子書,聽到書聲心里就踏實、舒暢。
我離開的時候,梁老師又教孩子念了起來:“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朗朗的讀書聲在青山綠水間回蕩,比山間潺潺的溪水更清澈、更甜美。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第二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3年05月10日第16版
作者:梁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