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要融入課堂教學,因此建設“情感交往”型課堂就要重視教與學行為的情感交往和育人價值。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一直踐行“情感教育”,努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小桔燈》是我喜歡的一篇文章,冰心先生借助“小桔燈”點燃了讀者心中的溫暖,我也想用它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如果點亮了每一個學生心中的“小桔燈”,那么這個班集體一定是溫暖的,而溫暖的集體也一定是充滿力量的。
成為引路人,架構師生“暖”關系
(相關資料圖)
接手一個新班級,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努力尋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我發現成績不錯、聰明機靈的小趙發生了幾次隨意拿同學東西的事情。在與家長溝通中,我注意到這個家庭的特殊性。小趙生活在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兄弟二人都就讀于我校,家中唯一的生活支柱是父親。因為缺少母親的關懷,小趙每天的穿著都極為簡樸,內心的敏感無人傾訴,因而在班里慢慢呈現出懈怠、做事拖沓、說謊等問題。
接觸到這樣的小趙,我堅信“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多一點理解、多一些鼓勵”能使優秀學生變得更加優秀的觀點。為此,我先在班級建設中提高小趙的參與度,讓其逐漸樹立自信心,有成就感。每日晨檢為其他學生測量體溫、分發測溫卡以及領取午餐水果的任務都被他承擔了下來。除此之外,我在班里還調動班干部建立愛心小隊,班干部和家委會共同籌劃周末集體活動,主動邀請小趙一起采摘、戶外拓展,給他帶來更多快樂……當“聚光燈”慢慢轉移到他的頭頂,小趙感受到了班級的溫暖、同學的熱心,以前不肯改掉的壞習慣也漸漸不知去向。現在他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有時午飯還會主動幫我拿餐盒。在最近一次線上家訪中,電話那端也傳來孩子父親由衷的感謝。幾年來,我們的集體用愛奏出了優美的旋律。看著小趙臉上洋溢著笑容,我深刻感受到做一名班主任的欣慰與驕傲。
教師無小節,引領促成長
人們常說“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為人師表,只有以身作則,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道德準則的可信,從而愿意積極行動,促成學生的言行統一。
在平時的班級工作中,面對課堂上愛插嘴但語言能力強的學生,我會盡量讓他們在課堂發言,并針對他們的優點進行鼓勵、表揚,讓這些學生的優勢得到發展,課后對這些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遵守班級規則。現在,我們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越來越強,課上不愿意舉手發言的學生也積極舉手發言了,學生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成績也穩步上升。
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我與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有一次,我嗓子啞了,班上學生偷偷放了幾盒潤喉片在我的辦公桌上;節日里,孩子們制作手工藝品向我表達心意。前一段時間,兩個轉學生特意回學校看望我,對我說:“老師,我現在覺得您以前批評我的話是對的,您為我們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現在我的成績在學校一直都名列前茅,真的感謝您!”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也學會了用微信與我溝通,我們班專門創建了一個群,起名為“歡迎郭老師”。他們還會用抖音軟件與我分享新鮮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學會傾聽是一種修養”已經成為我們班共用的座右銘,我們班的“小桔燈”也漸漸長大了。
構建良好班風,發現身邊的美
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愛心是具體的,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因此,我在班里實施了“點亮桔燈計劃”,把這些愛化作陣陣暖意帶給每一個學生。
為了把集體生活記錄下來,班級創建了班刊《寄小讀者》。在不同年級設計不同主題,每期班刊都會分為4個版面,班級新聞、好人好事、優秀習作、書法繪畫等都刊登于此。學生為自己“上報了”而感到激動,寫作熱情高漲。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傳遞能量,凝心聚力,讓每一位班級成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班級環境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而“魔力的便利貼”則是班級最有愛的內容,它分布在班級的各個角落:黑板上、書桌旁、記事本、板報欄。小小便利貼最初起源于學生之間的悄悄話,后來這個小貼紙就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每當有學生找我打小報告時,我便悄悄分配給他一個任務:“既然你關注了他,那就再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并寫在便利貼上,放學送給他。”剛開始學生并不當回事,我就抓住契機表揚,評選出“最有眼光獎”“最有進步獎”。“今天你的桌子收拾得可真干凈”“今天你的記事最工整”“今天你投籃的動作可真帥”。慢慢地,打小報告的越來越少了,“小桔燈”們用這樣的方式發現身邊的美。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養,展現他們的閃光點,班級還開展了“每日一講”“每月一讀”“每節一演”活動,課前孩子們進行各種題材的演講;月中定期召開“小桔燈讀書分享會”;節日時在小劇場演繹精彩的課本劇和校園劇。因為這樣的活動,孩子們的自信心遞增,假期里孩子們充分利用這段悠閑的時光帶動家長開展“云”閱讀。
家校社共育人,“小桔燈”亮起來
在班級建設中,我還充分挖掘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拓展實施“點亮桔燈計劃”,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結合學校主題活動,我積極征集“家長教師”“家長志愿者”,充分利用家長的專業優勢和社會閱歷,反哺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家長教師”的別樣課堂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我還利用新興應用軟件進行家校溝通,家長也能及時關注孩子的校園生活及學習,因而疫情期間的線上學習班級里各項工作都順利進行。
此外,我依托班級家委會,在班里深入開展“小桔燈亮起來”活動,把學校教育的外延不斷向自然、社會、家庭拓展,給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在家長委員會的倡議下,以社區為單位組織學生深入大自然:到百望山健步走,去櫻桃園采摘,承包小菜園種植農作物等,讓學生以第一視角進行觀察,獲得更好的學習經驗。
在班集體的成長中,家長引領“小桔燈”們自覺行動,積極參加公益活動:走進圖書館,為集體編寫小劇本查找資料;為新疆和田的小伙伴捐出自己心愛的圖書,與他們手拉手共成長。在家委會的組織下“小桔燈”們熱情高漲。他們變得更愿意傳遞知識、挖掘自身潛能,于是在社區變身小導游,推薦私人定制旅行計劃,筆下傳情給社會工作者寫信,通過這些小活動不斷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經過5年的努力,在這樣的“暖”文化氛圍中,每一盞“小桔燈”都閃動著自己的“光”,讓我們的班集體成為校園中閃亮的一顆星。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海淀區第二實驗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3年05月10日第12版
作者:郭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