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24日,100多名有志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局長、校長、一線教師、教研員等教育工作者,匯聚山東曲阜參加“中國式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十大行動’”研討會,會議由中國教師教育網主辦、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承辦、鈦學文化發展公司協辦,包括3個議題:如何打造現代文化教育名校;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精神進一步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分享“十大行動”協作體學校在教育實踐中的探索和成果。
濟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吳昭洪在致辭中表示,濟寧教育已經基本形成了以“課程開發為載體、課堂教學為渠道、經典誦讀為形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格局。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育部領航名校長培養工程導師李文軍在專題報告《做有中國文化色彩的課程》中,簡要回顧了中國近現代教育課程的歷史變遷,用實例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德樹人的奠基性和有效性,強調“兩個結合”是成就新時代中國式課程的指導思想。濟寧學院曲阜師范校區原院長宋思偉在專題報告《大哉,孔子》中,從孔子的家庭背景談起,通過“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孔子做官、周游列國、著書立典”等歷程講述了“圣人的煉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科教學如何有機融合?在“經驗介紹·名校訪學”環節,濟南市歷城區明睿小學教師丁惠臻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程相結合之接龍教學法”,該教學法集游戲性、趣味性、情境性、參與性、群體性、應用性為一體,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濰坊市早春園小學副校長孫云霄從語文教材之外、語文教材之中和實踐成效等方面介紹了經典誦讀的內容、時間安排、誦讀方法、評價工具等要點。以課文《伯牙絕弦》為例,孫云霄還介紹了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資源建構、話語交鋒、共鳴產生等環節。
在學校實踐層面,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校長蘇明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小學教育的實踐探索”。蘇明認為,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立德樹人、課程系統、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通過“少年君子教育探索十大行動”基本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全學程、全時段落地。學校教師劉慶善從頂層設計、實施策略、問題成效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十大行動”的具體內容,包括誦經典、祭先賢、興禮樂、辦講壇、習六藝、傳家風、研學游、過節慶、講故事、做君子等。
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應該如何拓展,如何更自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名師課堂·成果展示”環節,濟南市高新區金谷小學校長畢英春以文言文教學《囊螢夜讀》為例,先給學生明確三個目標:會背誦(合格)、講故事(優秀)、談體會(卓越),然后通過“三讀小古文并理解背誦”“拓展閱讀、深化理解”“說出我的體會”等環節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內容。
濟南市高新區金谷小學教師穆燕帶來數學學科復習課“直線、射線、線段”,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單”“你做我猜小組PK”“芝麻開門升級難度”等環節讓學生復習了相關知識點。在“最強大腦”環節,穆燕讓學生在古詩詞里尋找數學概念:“‘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些詩句體現的是直線、射線,還是線段呢?”學生在鞏固數學知識點的同時又復習了古詩詞名句,然后又通過仿寫句子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對直線、射線、線段的定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穆燕用杜甫《望岳》的詩句結束了課堂教學,勉勵學生力爭登上更高的山峰。展示課讓與會者大開眼界的同時,也幫助他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一些可借鑒的操作方法。
活動最后,與會人員集體參觀孔廟孔府,沉浸式領略儒學文化。曲阜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孔令紹借助景點文化解說孔子的思想內涵,劉慶善講解了崇德尊禮、廉潔守信等孔府家風文化?!氨敬窝杏憰蟹较?、有方法、有文化內涵,讓我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道路上結識了更多的同行者?!币幻麉弑硎?。
《中國教師報》2023年04月05日第4版
作者:通訊員 陳立峰 齊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