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觀摩無人機和田間機器人“種田”,旋即品鑒現代工藝葡萄酒;探下手去觸摸鱷雀鱔,攀上高科技“大黃蜂”體驗農機駕駛…… 9月7日,華中農業大學4700余名新生分57個組,在140余名教師指導下,在15個教學科研基地之間跨學科體驗29個學科專業之趣。
據悉,這是該校本科生實踐教學的一次全新嘗試,依托校內教學科研基地,通過模塊化、項目式教學,集中組織學生開展跨學科跨專業耕讀教育第一課,讓新生深度體驗耕讀之美。
“鱷雀鱔!鱷雀鱔!”理學院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2022班佘梓源在朋友圈里分享著他的驚喜“發現”。在水產養殖教學實習基地,他和同學們一起了解“網紅”鱷雀鱔,關注漁文化、湖北水產養殖品種、水族觀賞魚及水族造景等,對不同魚類和現代化漁業產業產生了極大興趣。
【資料圖】
智慧農業模塊表型組平臺氣氛熱烈,這里匯集了國內外智慧農業表型研究的尖端設備。楊萬能老師帶領同學們體驗高通量表型組平臺工作過程,實地體驗表型機器人、無人機、數字化考種機、前沿表型技術和平臺……同學們表示觀摩后“大開眼界”。
“三角梅也叫‘葉子梅’,是一種木本花,大家知道他們的花蕊在哪里嗎?”花卉基地,隨著老師的發問,文法學院的同學們在花叢中認真找尋起來,不少同學拿著相機拍下特寫鏡頭。
從花卉基地到茶園,智慧農業2205班的31名同學穿行其中,宛如現代版的農耕畫卷。該班王佳琪同學說:“我覺得耕讀第一課比起講座更加生動,跨學科的交流在增長知識見識的同時也不斷拓寬我的認知邊界?!?/p>
參觀體驗的經濟學類2207班孫謙說:“參加耕讀活動真正踐行了‘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精神。當看到真正的成品茶葉時,我驚嘆不已,體會到了老一輩制茶人的辛苦與工匠精神!”
隨著參觀體驗的深入,同學們從感性到理性,對“農”的情懷逐漸加深。生信2201班的杜事航表示,從水產到種植再到釀造,豐富多彩的農業食品場景帶來了同樣五彩斑斕的體驗,對“藏糧于技”更有信心。
“最多一次來了501名同學!”如此多同學涌入基地讓資源與環境學院石磊老師頗為激動,他和同學們講解了健康土壤、健康作物與健康人類的關系,對培育“知農愛農、強農興農”人才他充滿了信心。
該校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李大鵬表示,希望通過“耕讀第一課”實踐教育,以行促知、知行合一,讓同學們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巨大生命力,提升學生知農愛農素養,拓寬格局視野,催發交叉思維的萌芽,增強同學們強農興農的使命感,堅定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矢志奮斗的決心和信心。(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程墨 通訊員 蔣朝常)
作者:程墨 蔣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