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Ⅰ卷
下圍棋,知棋局;鑄妙手,成格局。圍棋之“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圍棋之“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圍棋之“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這告訴我們:欲成大事者,必須守規矩、打基礎,必須致深邃、善創新,不墜俗手“受損”之深淵。
(資料圖)
圍棋者,“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春秋戰國就有“弈者”妙手。黑白二子,對弈廝殺,如何取勝?如何成為超群“妙手”?當以“本手”為基石,勤練基礎之功,打好規矩、棋理之基。
本手者,基礎也,這是成為妙手之關鍵。本手之“本”何意?本,就是根本,是基礎,更是積淀。俗語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高樓大廈平地起,基礎是成功的關鍵。試問,陳景潤之哥德巴赫猜想的發現,不是基于他做了幾麻袋的數學基礎計算題嗎?華羅庚的成功,不是基于他在雜貨鋪里堅持自學初高中數學課程嗎?本手之基礎,是成為各行各業“妙手”之根基。
妙手者,出類拔萃也,始于基礎,更終于創造。創造,就是圍棋上的“天外飛仙,一招制勝”;創造,就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試問,哪一位科學家不是創造、創新的典范呢?屠呦呦如何發現了青蒿素?就是因為她發現了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里記述的青蒿抗瘧的“絞汁”,從而創造了低溫提取青蒿素的方法。袁隆平如何發現雜交水稻?就是因為他大膽使用“野稗”與水稻雜交,于是創造了高產雜交稻。從中國古代的祖沖之、沈括,到享譽世界的居里夫人、伽利略、牛頓、達爾文,創造之妙,如云、如星、如虹。
然而,學圍棋者請勿成為“俗手”。何謂“俗手”?就是貌似合理,但不從全局考慮而受損。圍棋貴圍,是從全局考慮,還是從局部考慮?是為圖一時之快,還是圖全局之安?是圖落子如飛,還是圖穩扎穩打?俗手,出于局部,格局小也。是故,不抓學問之基礎與根本,好逸惡勞、天馬行空、幻想空想,必招致失敗。不是有人想一夜成名當大明星嗎?不是有人時刻想當網紅嗎?人生如棋,路漫漫,其修遠,貴于格局高遠——當從源頭、根本、基礎抓起,從全局、長遠思考。
本手、妙手、俗手,三者是怎樣的關系?欲成為妙手,當以本手為源起,把基礎打牢;本手是妙手的第一步,是進入妙手的階梯。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故而,欲圖圍棋之高妙者,先要把對弈之基本規范爛熟于心,不要墮落于俗手。俗手也是因基礎不牢所致,半斤八兩、淺嘗輒止,將止步于此。
當代青年要做當代各行各業的“妙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像陳祥榕一樣,心懷祖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像黃文秀一樣,扎根于百姓心中,為百姓排憂解難;像女足隊長王珊珊一樣,叱咤足壇,為國爭光。
熠熠華夏,巍巍昆侖,爭當妙手,扎牢本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下圍棋,當妙手;打基礎,做本手。“手中電曳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基礎牢,求創新,顧全局,有格局。
(作者系山東省淄博市基礎教育研究院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17日第10版
作者:王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