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8月16日公布2016年7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情況。數據顯示,7月銀行結匯7433億元人民幣(等值1113億美元),售匯9547億元人民幣(等值1430億美元),結售匯逆差2114億元人民幣(等值317億美元)。
國家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時表示,近期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出現正常波動,沒有改變中長期保持基本穩定的格局,未來仍會朝著流出入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解讀表示,短期內,隨著市場緊繃情緒逐步舒緩,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以及監管層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人民幣匯率階段性企穩,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或將有所減弱。
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加大
數據顯示,7月銀行代客結匯7009億元人民幣,售匯832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1319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423億元人民幣,售匯121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795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296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830億元人民幣,遠期凈售匯534億元人民幣。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7月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再度加大。7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1319億元人民幣,逆差規模環比擴大14%。銀行代客遠期結匯萎縮近五成至296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擴大近四成至830億元人民幣,銀行代客遠期凈售匯534億元人民幣,創近六個月以來新高。表明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2133億元人民幣,逆差規模環比擴大35%。外匯占款減少1905億元人民幣,較上個月擴大近一倍。總體來看,7月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再度加大。
對于7月跨境資金流動數據,上述新聞發言人表示,7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在正常范圍內有所波動。一是銀行結售匯逆差環比增加,但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結售匯逆差變動相對平穩。二是非銀行部門涉外外匯收付款重現逆差,但規模較小。
此外,英國“脫歐”短期影響和季節性因素共同加大7月外匯凈需求。一方面,7月初,英國“脫歐”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推動美元走強,人民幣匯率有所貶值,我國市場主體主要表現為結匯意愿降低,7月銀行客戶賣出外匯金額與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58%,較6月下降3個百分點。隨著國際市場運行趨于平穩,我國外匯供求受到的影響也有所減弱,總體在可控范圍之內。另一方面,從歷史情況看,7月是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主要時期,投資收益相關購匯需求上升,這也是導致擁有境外上市股份的銀行自身結售匯較大逆差的重要原因;同時,暑假期間的個人境外旅游和留學購匯較多,7月旅行項下購匯環比增長12%。
人民幣匯率有望階段企穩
上述新聞發言人強調,一些有利于外匯供求平衡的積極因素繼續顯現。首先,7月售匯率,也就是客戶從銀行買匯與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9%,較6月下降5個百分點,尤其是個人購匯雖然呈現季節性上升,但7月旅行項下購匯同比下降7%,說明當前市場情緒保持基本穩定。其次,部分渠道的外匯融資繼續回升,7月末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跨境外匯融資余額較6月末增加34億美元,已連續5個月回升,顯示企業對外債務去杠桿化步伐持續放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跨境資金流動短期存在改善基礎。隨著英國脫歐等問題塵埃落定,市場緊繃情緒有望逐步舒緩。美國經濟數據參差不齊,短期內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美元指數或將繼續震蕩走軟。監管層保持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及人民幣匯率平穩運行意圖明顯,人民幣匯率有望階段性企穩。同時,深港通已獲國務院批準,境外機構投資者類型有望進一步擴大。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這都將有助于吸引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