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若五大做市商依然堅持現有的定盤價定價機制,高盛等金融機構很可能轉而投入資源扶持LME黃金期貨現貨合約的規模擴張,一面增加其在全球黃金市場的定價權,一面削弱倫敦黃金定盤價的影響力。”一位歐洲黃金ETF機構負責人分析說。
隨著英國脫歐,倫敦作為全球黃金定價中心的地位正受到沖擊。
近日,市場傳聞包括高盛、摩根大通、中國工商銀行等眾多大型銀行正在圍繞重新制定黃金交易模式展開激烈爭論。
其中,以高盛、中國工商銀行為主的銀行主張明年初為黃金白銀構建一個交易所平臺,改變現有貴金屬交易定價體系并提升黃金定盤價形成機制的透明度。
這項建議遭到傳統黃金做市商匯豐銀行、摩根大通等銀行的反對,他們依然堅持在保留現有倫敦黃金定盤價詢價交易機制(OTC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倫敦黃金交易市場的透明度。
記者向工商銀行人士求證,對方表示自己對這項爭論并不知情,目前也沒有相關可以披露的信息。
多位黃金業內人士則向記者表示,圍繞倫敦黃金定盤價形成機制的改革,過去兩年各家銀行已經開展了多次討論。此前,世界黃金協會曾召集34位來自中央銀行、投資銀行、黃金開采商、黃金ETF基金公司、交易所與行業機構的代表舉行圓桌會議,就如何對倫敦黃金定盤價詢價交易機制進行改革展開討論,但由于各方沒能達成共識,導致倫敦黃金定盤價改革最終變得“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當前市場已經形成了一項共識,就是現有黃金定盤價詢價交易機制(OTC模式)存在較高的不透明性,容易被某些黃金做市商利用涉嫌操縱金價套利,但要對現有黃金交易模式進行改革,還需要漫長復雜的博弈。”一家歐洲黃金ETF機構負責人表示。
“治標不治本”的改革歷程
目前,現有的倫敦黃金定盤價詢價交易機制(OTC模式)已經延續了上百年。
具體而言,每天的上午10時30分和下午3時,匯豐銀行、巴克萊銀行等五大黃金做市商代表在一個被稱為“黃金屋”的辦公室討論當前倫敦黃金定盤價。首先由占據主席位置的做市商根據前一天晚上倫敦市場收盤之后的紐約黃金市場價格,以及當天早上的香港黃金市場價格給出一個適當的開盤價。各家做市商隨即將開盤價報給交易室,后者按照這個價格進行交易,最終將所有交易與黃金供需關系進行疊加撮合,最終得出一個定盤價。
當前,倫敦黃金定盤價被全球黃金生產商、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視為全球20萬億美元黃金現貨交易的價格基準。
不過,越來越多市場參與者開始懷疑,倫敦黃金定盤價很可能被五大做市商偷偷“操縱”,成為他們獲取的工具。
2014年,巴克萊銀行因為一位前交易員涉嫌操縱倫敦黃金定價機制牟利,被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處以約2600萬英鎊罰款。
面對市場越來越多的質疑,2015年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與倫敦黃金定盤價公司(LGMFL)也說服五大做市商,聯合對現有倫敦黃金定盤價詢價交易機制進行改革,包括引入一家第三方機構接手倫敦黃金定盤價的管理工作,并將參與定盤價詢價的機構由原先五大做市商,擴充至14家全球大型金融機構。
多位業內人士卻直言,這種改革顯得治標不治本——盡管去年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將黃金定盤價機制轉交給洲際交易所(ICE),也啟動了電子競價平臺,但依然沒能改變倫敦定盤價依然由數家大型做市商通過詢價交易方式(OTC)制定的局面。
這也導致近年倫敦黃金交易市場流動性缺乏增長動力,尤其在今年避險投資潮涌令黃金價格大漲30%的情況下,倫敦黃金交易整體規模依然維持在去年的水準。
ICBC Standard銀行貴金屬策略發債部門主管Raj Kumar表示,倫敦黃金市場正面臨流動性下滑威脅。如果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未來監管變化會導致這個市場進一步下滑。
多位黃金業內人士坦言,隨著英國脫歐導致大量資金流出英國,倫敦黃金交易市場流動性還將面臨更大的沖擊。
LME倫敦黃金期貨的挑戰
面對流動性收緊與定價不透明性的雙重壓力,倫敦黃金交易市場不得不做出巨大的變革。
8月9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表示,正計劃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黃金、白銀的現貨與期貨合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市場透明度,為市場定價準備新的監管和越來越嚴格的審查。這也是2015年倫敦黃金定價機制啟動改革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嘗試。
記者多方了解到,這項全新的黃金現貨期貨合約交易制度,也得到高盛、中國工商銀行旗下南非標準銀行、摩根士丹利、法國Natixis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
這或許也是近期高盛等金融機構與傳統五大黃金做市商進行激烈討論,要求徹底變革現有倫敦黃金定盤價詢價交易機制(OTC)的最大籌碼之一。
“若五大做市商依然堅持現有的定盤價定價機制,高盛等金融機構很可能轉而投入資源扶持LME黃金期貨現貨合約的規模擴張,增加其在全球黃金市場的定價權,抗衡倫敦黃金定盤價的影響力。”上述歐洲黃金ETF機構負責人分析說。
在他看來,這實質是黃金場內交易定價制度與做市商場外交易定價機制的博弈。無可否認,期貨合約為代表的場內交易定價機制更有透明度與公允性,但現實是五大做市商掌控著全球每日上千億美元黃金交易規模,與黃金產業鏈各個參與者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這無形間迫使不少黃金產業參與者在選擇“站隊”時,不得不兼顧做市商的要求。
他進一步透露,目前多數黃金ETF投資機構比較青睞黃金期貨現貨合約交易定價制度,以往,黃金ETF基金公司將每日倫敦黃金定盤價作為當日凈值計算的主要依據,但由于倫敦黃金定盤價缺乏透明度,不少ETF機構時常發現黃金定盤價算出的凈值價格與黃金價格變化走勢出現背離,令ETF淪為投資機構進行黃金價差套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