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丨代表人民監督政府的“錢袋子”,是人大的一項重要職責。預算、決算這兩本“國家賬本”,能直接反映政府“錢袋子”的使用情況。
2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作了《關于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作了《關于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廖曉軍作《關于2015年中央決算審查結果的報告》。
決算報告
中央“三公”經費53.73億元,減少9.43億元
《關于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顯示了2015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的情況。(詳情見右圖表)
據了解,2010年,“三公”經費賬單作為專題首次公開,隨后,每年的中央決算報告,都會將“三公”經費單獨列出。今年,已經是第六次公開中央“三公經費”。與2010年“三公經費”支出94.7億元相比,去年的“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減少將近一半。
審計報告
關鍵詞1
“三公”經費
20家單位公務用車,超標涉及623.27萬
盡管,總體上中央三公經費比預算減少了9.43億元,但審計署對42個中央部門及241家所屬單位進行審計,發現有的部門和單位執行“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等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
因公出國(境),變更路線。如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8家單位,違規組織跨地區跨部門團組5個,存在變更路線或延長時間問題的團組8個。
公務用車方面,超標購置公車等。如20家所屬單位存在公務用車運行費超預算、超標準購置公務用車等問題,涉及金額623.27萬元。
公務接待方面,主要是海關總署等3個部門和中國青旅集團公司、民族文化宮等16家所屬單位超標準列支、轉嫁接待費等240.98萬元。
會議費方面。主要是:3個部門和21家所屬單位超預算、超標準列支會議費1651.1萬元;4個部門和20家所屬單位在京外或非定點飯店召開會議263個;3個部門和3家所屬單位由其他單位承擔會議費92.47萬元,其中國家圖書館32.46萬元、住房城鄉建設部19.08萬元。
對于審計指出的問題,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整改,已上繳國庫8496.84萬元,追回或退還8916.92萬元,調整賬目23.13億元。
關鍵詞2
扶貧
5573.13萬元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套取
專項資金專項使用,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不過,去年審計署在對扶貧資金審計時,發現扶貧資金卻有被挪為他用的現象。
審計署重點抽查17個省的40個縣,對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審計了50.13億元,涉及3046個項目。
劉家義介紹說,有1.51億元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或違規使用。其中:29個縣的59個單位和28名個人,虛報冒領或騙取套取扶貧資金5573.13萬元;14個縣違規將6091.35萬元用于平衡預算、市政建設、賓館改造等非扶貧領域;17個縣的25個單位將2194.78萬元用于彌補業務經費和發放福利等;7個單位在扶貧工作中違規收取項目推廣費等1249.36萬元。此外,還存在扶貧資金躺在賬上“睡大覺”。審計發現,有8.7億元扶貧資金閑置或損失浪費。
劉家義說,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地方已追回資金1422.6萬元,收回閑置資金6981.59萬元。
關鍵詞3
央企
違規購建樓堂館所、打高爾夫球等問題,涉及11.16億元
審計署主要對中國石化、南航集團、中鋁公司等10戶中央企業進行審計,并抽查了中央企業部分境外業務管理情況。
審計發現,存在企業經營成果不實,有的存在違反廉潔從業規定問題。審計發現,10戶企業資產、收入和利潤不實分別為64.06億元、585.82億元和71.96億元。此外,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中國電子、中國海油、港中旅集團等7戶企業所屬的8家單位違規發放津補貼等591.23萬元;10戶企業所屬的70家單位存在違規購建樓堂館所、超標準辦會購車、公款旅游、打高爾夫球等問題涉及11.16億元。
對上述問題,10戶企業已追回資金27.43億元,建立健全規章制度609項,處理45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