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寨蔬菜批發市場,市民絡繹不絕
【編者按】
太平洋西海岸吹來的暖濕季風,喚醒南方的蔬菜。一個月后,它們被運往鄭州,數千菜販從東北、新疆涌來,滿載而歸。這樣的輪回,已持續了24年。這是菜商安身立命的根本,鄭州在其中扮演了“南菜北調,西菜東輸”角色。
菜商從不停歇,憑著靠天吃飯的行當過活,鄭州蔬菜批發市場在這樣的傳承里薪火綿延。
菜商不覺得孤單,有相愛相殺的對手,有相濡以沫的家人,還有最平凡的生活。這些勞作者豐富了鄭州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和“飯桌子”,他們值得從前臺走至舞臺正中央。
關注這些努力打拼的商戶,關注鄭州蔬菜批發市場的過往和變遷,聽聽他們的故事。
從白手起家到年銷售額近億元,菜商姚云暢用了20年。
從蠻荒時代到百家齊鳴,鄭州蔬菜批發江湖走過了24年。
從走南闖北的販夫到奠定鄭州“南菜北調,西菜東輸”江湖地位,鄭州蔬菜批發業的幾代人跨過了一個世紀。
【起步時代】
從“農民種菜拉來賣”
到陳寨蔬菜批發市場
如果從1992年算起,幾經迭代的鄭州蔬菜批發江湖,已被溫帶季風“溫柔”對待了24年。
這其中有幾個至關重要的時間節點。1992年,鄭州毛莊綠園實業有限公司(鄭州毛莊農產品批發市場)始建。
正是這個毗鄰北四環、連霍高速,距107國道、黃河大橋僅5公里的蔬菜批發市場,揭開了鄭州蔬菜批發江湖的暗戰歲月。
在此之前,是馬路市場獨霸天下的低級批發形態,老實本分的菜農遵循著“千里不販菜”的古訓,“冬季沒吃過西紅柿,只有蘿卜、蒜苗”。
那是個“農民種菜,拉到城市賣”的年代,那是個蔬菜市場“小、亂、散”的年代,那是個一窮二白向商品經濟過渡的年代。
1995年,占地20多畝的關虎屯蔬菜批發市場遷至陳寨,位于文化路北環路口東南角。這就是這個蔬菜批發市場的第一次搬遷。原因是,城市發展節奏加快,政府主導搬遷。
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陳寨蔬菜批發市場遭遇了多次搬家。1997年,陳寨蔬菜批發市場地方又不夠用了,在當時的市場對面開發了40畝左右土地。蔬菜市場分成了北院、南院,兩塊市場總共占地約120畝。
伴隨著搬遷,陳寨蔬菜批發市場完成逆襲。1997年、1998年,處于鼎盛時期的陳寨蔬菜批發市場的影響力在國內批發市場中排名前十位。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慕名進入市場交易。
【三國演義】
陳寨、毛莊、劉莊
三家市場 三強爭霸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至關重要的一年到來。
2002年,占地400余畝的鄭州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俗稱“劉莊蔬菜批發市場”)開業運營。
它的開業打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其董事長楊廣立被人評價為“膽子大”、“腦子活”,曾用貸款開辦多家公司。
“工商部門鼓動他做農貿市場,‘你投資,咱倆共同經營。’老板動心了。去了北京、深圳等地考察,回來后,自家地加上租的地,貸點款,弄點資金,開始和工商部門共同開市場。”一位自始至終跟隨楊廣立的公司高層稱。
這個時候,一紙“管辦分離”的國家文書下發,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與所辦市場盡快脫鉤。而在此之前,工商部門既監管又直接開辦農貿市場的做法頗為流行。
“把我們扔那兒了。不懂咋運營,我們只能硬著頭皮自己投資自己建。”上述人士稱。
開業后的新市場有過一段艱難歲月。“9月16日開業,市場沒人,傻眼了。拉來幾車菜賣不掉,找了一撥人,裝作商戶買走送人。去陳寨蔬菜市場拉人,沒人愿意來,只要有商戶來就給獎勵和安置費。逢過年,跑到山東等地給客戶送餃子、送酒。”
過完年,生意慢慢好了起來。2003年,市場正式步入正軌。2003年至2008年,被視為劉莊蔬菜批發市場的繁榮期,年交易量達到50億元。
在這一階段,鄭州蔬菜批發市場開始流傳“三國演義”說法,陳寨蔬菜批發市場、毛莊蔬菜批發市場、劉莊蔬菜批發市場三強爭霸的格局形成。
業內人士這樣形容,三家各有特色又互為補充,陳寨主要做市內及周邊地區的蔬菜批發,毛莊主要做自產自銷本地小葉菜,劉莊主要做國內蔬菜批發的中轉站。
【一次搬遷】
猶豫了一年
還是沒咬牙下定決心
氣溫加地理區位優勢,迅速催生了劉莊蔬菜批發市場的崛起,乃至反超對手。
“我們稱之為天時地利人和。劉莊最牛的就是冬季反季節蔬菜。鄭州作為連接海南和東北的中間區位,其氣溫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它類似一個天然冷庫,海南的蔬菜拉到鄭州,東北的車過來拉,蔬菜用棉被、草苫、塑料薄膜等保溫,拉回有暖氣的東北市場。”業內人士稱。
2005年,劉莊蔬菜批發市場躋身全國十強專業市場名單。
“別人都知道劉莊賣得便宜,量也大。全國大商戶聚集。”
“平均3秒時間就會有一輛車駛進市場,平均6秒就能完成交易,平均28秒就能結算完畢……”業內人士稱。
漸漸地,劉莊代替陳寨蔬菜批發市場成為鄭州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也逐漸成為北方知名的蔬菜批發集散地。
三家爭霸時代的徹底終結,源于一次搬遷。
劉莊蔬菜批發市場繁榮后開始出現交通擁堵。“全是車,市場變成了停車場。車一直延伸到中州大道、連霍高速,最嚴重時堵到黃河大橋。”見證過劉莊市場繁榮的市場管理人士稱。
搬遷提上議事日程。“在花園口、滎陽、新鄭都選過地兒,不合適。后來考察了東郊,當時還是黃沙地、土崗。政府內參說‘給你,不是死路嗎’。”
這個“東郊”即位于現在中牟的萬三公路、商都大道、鄭民高速合圍區域,即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城(以下簡稱“萬邦”)現址。只不過,那時候“萬三公路還是鄉村土路”。
決策者也在猶豫,這個地方開市場會火嗎?!猶豫了一年,還是沒咬牙下定決心。
【另一個時代】
三家爭霸徹底終結
新的蔬菜批發江湖到來
機會到來。
2010年6月10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訪鄭州,去了全國蔬菜集散市場之一的劉莊蔬菜批發市場。
命運在這一天隱隱變化。
“6月10日這天下午,溫家寶走訪中問有啥困難沒,商戶說,經營場地不夠用。河南省一個領導回答說,在東區規劃了塊地建新市場。溫家寶當場批示,‘要把市場做大、做強、做穩,多為商戶、為農民辦實事,新市場建成后我還要來看一看!’”知情者稱。
這一句“新市場建成后我還要來看一看”,簡短,卻力量無窮,為新市場的落成鋪墊了道路。以至于,這句話被寫在了公司傳閱自宣的內刊上。
送走總理的第二天,“政府叫了參與接見的單位表示感謝,提到了讓萬邦選址建新市場的事。6月份總理視察,10月份就拿下了1600畝土地。”
2012年1月,萬邦一期蔬菜、果品區建成并投運。
自此,萬邦顛覆鄭州舊有蔬菜批發江湖的大幕開啟。三家爭霸的時代徹底終結。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