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涌向居民住房貸款的同時,房地產市場總體卻呈“降溫”態勢。同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同比增速連續第三個月放緩。
8月12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新增貸款4636億元,同比少增1.01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占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的98.68%。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9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元。
中國銀行(601988)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向記者表示,居民中長期貸款中絕大部分是房貸,上述數據說明居民新增房貸在7月新增貸款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減少26億元,反映出資產配置荒問題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資金涌向居民住房貸款的同時,房地產市場總體卻呈“降溫”態勢。同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同比增速連續第三個月放緩。
周景彤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下,貨幣市場利率已處于歷史相對低位,未來還需要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而且要前瞻性地擴大社會保障,運用政府與市場合力托舉民生,充分釋放居民部門的需求潛力。
企業部門貸款減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減少26億元,這種情況在過往是很少出現的。
對此,周景彤表示,目前實體經濟需求較為低迷,部分企業缺少合意的投資機會,進而新增信貸需求下降,甚至積累資金優先償還貸款,最終資產荒問題不斷加劇。
這一判斷也得到了其他經濟數據的印證,一是企業積累大量資金導致M1持續高增速,二是企業無意投資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斷收縮。央行數據顯示,7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為44.29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創下6年來新高。與此同時,廣義貨幣(M2)的增速較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至10.2%。M1與M2形成的“剪刀差”在7月創下歷史新高。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8月初曾表示,造成M1M2“剪刀差”高居不下的一大原因是企業持幣待投資。目前企業活期存款增加而投資持續低迷,反映出企業沒有擴張經營,而是持幣觀望、謹慎投資,甚至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方向。
就投資方面而言,民間投資表現尤其不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較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191495億元,僅增長2.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4%。
對此,周景彤表示,如果任由資產配置荒問題長期持續下去,部分企業的信貸需求低迷和主動償還貸款行為可能會蔓延至整個經濟體系,最終引發資產負債表衰退,使經濟陷入長期停滯。
周景彤進一步指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貨幣政策保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進一步發力財政政策;促進三農、城市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資,促進創新,穩住經濟,以時間換空間,等待新動能不斷成長壯大。
房地產普增普漲階段結束
盡管表現在銷售端的居民房貸增長較快,但前端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卻在放緩。
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5361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之所以總體呈現先高后低態勢,主要是部分房企因地價日益高企等因素的影響,減緩了土地投資的節奏。此外,不少三四線城市的新開工節奏依然緩慢,主要原因一是市場并沒有強勁復蘇,二是庫存規模依然較大。
“房地產投資下滑反映出房地產開發商對未來前景趨于謹慎,放緩了投資的步伐。”周景彤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前期房地產價格漲得很猛。另一方面,從政策層面看,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抑制資產價格泡沫,也讓市場感覺房地產政策或將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城市已經出臺限購限貸政策。比如,蘇州在上周四打響了二線城市重啟限購的“第一槍”,明確“非本市戶籍居民購買第一套住房,不受任何限制。非本市戶籍購買第二套住房,必須提供個稅繳納證明或社保繳納證明。”此外,與蘇州合稱二線房市“四小龍”的南京、合肥、廈門均已先后出臺了限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