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12月24日報道12月18日,豪華車品牌英菲尼迪在華的第100家授權經銷店在深圳開業。短短一年多時間,英菲尼迪旗下經銷商網絡快速擴張,這在市場下行的環境下尤為不易。
今年,豪華車市場踩下“急剎車”,市場競爭加劇導致車價不斷走低,不僅官方降價動作頻頻,經銷商虧本銷售現象更是層出不窮。從上市經銷商公司的相關財報來看,利潤下滑正成為一種“新常態”。對國內汽車經銷商而言,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經銷商投資人在投資新店時更顯謹慎。
此次英菲尼迪新開業的深圳東風南方香蜜湖經銷店,是在原有其他品牌的經營店面基礎上進行了改建,經營面積約1000平方米,雖然面積不大,但內部功能齊全。對于投資人而言,新店的投資也相對合理。
與過去動轍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4S店投資相比,眼下投資額較小的“衛星店”、“快修店”,正成為豪華車商加速網絡建設而采用的新模式。對于經銷商投資人來說,也是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經銷商盈利能力降低
“今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競爭的程度已經超過了一些成熟市場的競爭程度,這對英菲尼迪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會。但需求超過供應的市場,肯定是回不去了。”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戴雷表示。
正因為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導致經銷商庫存壓力增加,經營效益下降,經銷商跑路、關門停業等現象頻繁出現。媒體相繼曝光,在美上市的經銷商集團聯拓集團出現資金周轉不靈,多家4S店陷入半停業狀態;河南涌鑫集團老板跑路,造成大量客戶無法提車。此外,亞夏汽車、龐大集團也相繼關停或出售了部分連續虧損的門店。
經銷商利潤水平也出現大幅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廣匯汽車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下降9.33%。國機汽車前三季度業績較去年同期下滑11.57%;龐大集團前三季度乘用車銷售收入減少,營收下降至398.45億元,同比下滑14.3%,凈利潤為0.57億元,同比下滑38.7%。
經營壓力增加導致相互之間的矛盾上升,令汽車廠商不得不重新審視與經銷商的關系。
“我們今年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聘請財務專業人士幫助經銷商發現和解決財務問題。每兩個月,我們會有一次經銷商的討論會,傾聽市場的聲音。對我們來說,反應速度要快,因為經銷商庫存大,會產生財務成本、降價等問題,這些都不利于雙方合作。”戴雷表示,“我們和經銷商達成的共識是,對這個行業要看長遠,過去的快速擴張已很難再現。”
今年1~11月,英菲尼迪在華累計銷量達35967輛,同比增長34.6%。據戴雷透露,今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將達到4萬輛,這一增長超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銷量目標,增長率也持續領跑于豪華車市場。
“減壓”網點投資模式
深圳第100家經銷店的開業,成為英菲尼迪在華發展的一座里程碑,相比德系競爭對手而言,盡管這一數量還較小,但在豪華車第二陣營中,百家經銷店的規模意味著著網絡布局更廣泛。
“今年市場環境不好,很多經銷商擴張速度明顯放緩。”戴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英菲尼迪今年初設定的目標能夠完成,這也得益于與經銷商的良好溝通。
據戴雷介紹,今年英菲尼迪的經銷商也同樣遇到困難,英菲尼迪除了加強和經銷商的溝通,在車輛庫存管理方面也做出調整外,鼓勵經銷商擴大網點建設的同時,也建議經銷商根據當地的市場情況,投資規模更小的店面。
在保持一二線城市網絡擴張的同時,英菲尼迪通過D級店和E級店的形式,為投資人提供更靈活的選擇,也使渠道進一步下沉到三至五線城市,這些小的店面保留了原來的功能,還可以減少經銷商的建店投資。
“現在很多投資規模減少、但仍需要滿足投資需求的店來擴充網點,D級店和E級店都是有比較好的模式。”戴雷表示,“明年,英菲尼迪的大多數新店都會是D和E級店。”
這對于英菲尼迪來說,意味著渠道領域的突破,在依托中心城市的核心經銷商之外,鼓勵經銷商在三四五線城市建設更小的店,如果這些店面發展得好,也可以升級改造成為4S店。
“E級店就是衛星店,多分布在3~ 5線城市。比如廣西南寧有中心4S店,柳州這些城市就可以建成E級店,標準、品質是符合4S店的方式,但是規模上相對較小,一般投資200萬~300萬元就可以覆蓋,對于投資人來說,這也在相對合理的投資周期里。”東風英菲尼迪執行副總經理雷新告訴記者。
按照英菲尼迪的預期,明年仍將保持銷量的增長,以擴大市場份額和規模。而在同步推進的網絡渠道方面,同樣將保持持平或更快的速度,明年新開業的20多家新店也多以D級店和E級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