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可謂瘋狂。自2016年7月1日以來,滬深兩市共有2557份減持公告發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套現上千億元,而去年同期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套系金額僅有百億元。而在今年減持的大軍中,多家上市竟然上演“清倉式”減持套現。
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1130億元
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下半年以來,A股共有642家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公司股票,有1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金額超過10億元;210家公司重要股東套現金額過億元;180家公司重要股東套現金額在千萬元級別。
數據顯示,永泰能源、口子窖、皖江物流、吳通控股、沙鋼股份、掌趣科技、通鼎互聯、聯創電子、天海投資、棕櫚股份、應流股份、云圖控股、冠福股份、壹橋股份、億帆醫藥等15家公司股東減持套現金額分別為47.11億元、31.94億元、20.86億元、19.75億元、15.56億元、15.54億元、13.53億元、12.67億元、12.39億元、11.99億元、11.09億元、11.01億元、10.57億元、10.32億元、10.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A股上市公司共發布了1745個減持公告,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套現金額為304.63億元。而2557份減持公告中,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套現金額高達1130億元,減持金額接近去年的3倍。
對于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套現一事,資深投資人李波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下行,宏觀調控效果不明朗,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大量企業運營吃力,特別是民營企業更是遇到了發展困境。另外,對股市的發展趨勢也存在爭議,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東減倉套現也是一種理性選擇。
統計顯示,在減持大軍中不乏傳統行業內上市公司。“大量減持的上市公司集中在相對傳統或者增長性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的行業,則說明企業運營壓力大,資金需求迫切,減持套現是一種可行的必然選擇。”李波如此表示。
同樣,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目前經濟形勢不好,很多投資者的資金壓力很大、特別是那些使用杠桿買股的股東們,因此凈減持現象也是反映了現在A股不振、經濟下行的市場狀況”。
不過,從已經發布減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中還有一種現象體現出來,有的上市公司股東采取“清倉式”減持,其行為或是在為新進入者讓路。
多家公司股東“清倉式”減持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金額最多的公司當屬永泰能源,在2016年7月20日至9月20日期間,永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5次減持上市公司股票,減持參考市值為47.11億元。
事實上,像永泰能源大股東如此大手筆減持的上市公司并不鮮見,有的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更是上演“清倉式”減持。
10月10日,壹橋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近日通過大宗交易再次減持3500萬股。至此,劉德群等人在一個月內,已累計減持1.37億股,而且其一致行動人趙長松,將其所持2100萬股減持到只剩18萬股。
根據公告顯示,在連續減持之前,劉德群持有壹橋股份3.46億股、持股比例為33.38%,其中無限售股份為8190萬股。經過減持,截至9月30日,劉德群持股數量已經降至2.49億股,持股比例則降至26.23%,目前僅剩3915萬股尚未減持。而趙長松減持力度幾近清倉。減持前,劉曉慶、趙長松分別持有8856萬股、2100萬股,持股比例為9.3%、2.2%。減持后,劉曉慶、趙長松的持股數量為8856萬股、18萬股,持股比例為9.3%、0.02%,只有劉曉慶沒有減持。而趙長松剩余的18萬股,因為尚在限售未能減持。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劉德群、趙長松、張生輝在內的4名股東分8次減持壹橋股份的股份,減持套現金額約10.32億元。
另外,吉艾科技、宏磊股份、海立美達等多家上市公司,都遭到了控股股東或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將所持股份全部清空。
在業內人士看來,有的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是為了“救急”,為企業發展而獲得資金支持。而有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則是為新股東的進入讓路,而這些公司一般會走重組之路,因此,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都是“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