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桐留下的字條
“寶貝,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3月15日下午16時,小桐爸爸緊緊抱著女兒小桐,嘴里不停地重復著。
當天凌晨12:05分,8歲的小桐離家出走,失聯長達16個小時。
這16小時,在全城的關注下,小桐的親人們經歷了難以言說的心痛和悔恨煎熬……
午夜時分
寶貝留張字條后離家
有人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是,如果主人公是一個年僅8歲的女孩呢?
小桐爸爸的體會是:坐臥不安,心如刀割,幾乎被逼瘋!
3月15日凌晨,8歲的小桐提著大包行李,拖著心愛的滑板車,離家出走。走之前,還給在醫院住院的媽媽留了一張字條:媽,我出去一會,幾天才回家,別擔心我。愛你們。她還畫上桃心,和代表一家三口的三個糖葫蘆。
此時,大樓電梯口的監控視頻上顯示的時間是00:05分。
一個小時后,爸爸從醫院回到家中,看到這張留言條,頓時慌了神:“這么晚了!這么小的孩子!究竟能去哪兒呢?”
根據小桐的手表電話定位,當時她就在小區門口。小桐爸爸趕緊沖出家門四處尋找,卻沒能找到寶貝的蹤跡。
他趕緊通知家人朋友一起尋找,并迅速報警。
他沒想到,這一找就是16個小時。
離家原因
或許與被爸爸批評有關
小桐的離家出走,或許與之前被爸爸批評有關。
小桐的媽媽說,3月14日上午,小桐輕微發燒,覃先生幫小桐向學校請了假,并叮囑孩子在家好好休息。
因為媽媽剛剛生二寶,爸爸要到醫院去照顧。
中午,小桐爸爸回家后看到小桐在房間里用手機看動畫片。已經疲憊不堪的覃先生一時心急,當即批評小桐不懂事,并用手機殼敲了下小桐。
被爸爸訓斥后,小桐給媽媽打過電話,說不想再見到爸爸了。
此后,父女倆通過電話進行了交流,小桐爸爸對于敲打小桐的行為還向小桐道了歉,小桐當時也表示原諒。沒想到,在午夜時分,小桐開始了自己的“旅行”。
尋找寶貝網友刷爆朋友圈,《今貴州》消息點擊逾4萬
“各位親朋好友,我同學女兒***8歲多,身高1.3米,于2016年3月15日凌晨00:05分從東山離家出走……母親電話186851*****、父親電話137651*****!”
昨天凌晨起,貴陽朋友圈內開始流傳這條信息,本報及《今貴州》新聞客戶端今貴州等多家新聞媒體及時跟進,朋友圈內的熱心朋友更是紛紛接力轉發,瞬間刷爆了貴陽朋友圈。其中《今貴州》發布的新聞半天時間,點擊量就達4萬。
包括小桐的老師及同學家長們在內的很多人都在時時關注著事情的進展,“她的手表電話信號在小河出現過”,“信號顯示,她在小十字附近”……
他們不停地在朋友圈、QQ空間推送消息。
大家共同的心愿:希望孩子早點找到,平安回家。
一位遠在上海學習的黃先生,不但第一時間通過微信、QQ、微博等平臺轉發消息,還多次打電話給記者,了解尋找情況。“不能過多地打擾小孩家人,我們發動好心人一起尋找就好。”黃先生說。
“爸爸、媽媽好擔心你,不能沒有你,請快點回家!”這是朋友圈轉載時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也是天下父母們的心聲。
焦人的16小時,家人和警方四處尋找
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公安分局水口寺派出所接到小桐父母報案之后,立即發布了協查通報,在全市全力尋找小桐。
中午11:11,小桐戴的手表電話開機了,定位顯示在中山東路一帶。小桐的爸爸、姨媽和姨父趕緊打車前往。同一時間,中山東路派出所接到指令后也立即出動。然而,一多小時的尋找,因為小桐手表電話再次關機,依然沒有找到。
記者趕到中東派出所時,民警正在調該轄區的監控視頻,試圖發現小桐的行蹤。負責視頻查找的沈警官表示,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查找,沒有發現小桐的身影。而在門口等待消息的小桐的姨媽也告訴記者,已經看了好多地方的監控了,一無所獲。
記者隨后又趕到水口寺派出所,負責此案的許警官也正和同事們在一起,努力找尋。他表示,將盡快找到小桐,并第一時間通知家人和媒體,及時發布消息。
時間一分分地過去,一次次的尋找行動無功而返,所有人的心情跌進谷底。就連剛剛產后的小桐媽媽也不顧身體虛弱要出院尋找,經反復勸說才被強行送回醫院休息。她告訴記者,女兒的離家出走,已讓她崩潰了!
讓寶貝回家!警方依舊在努力,尋找依舊在繼續……
她自己來到外公家所有人總算安心
一直在找,一直沒消息。小桐一家人心急如焚。
警察、媒體記者和所有關注此事的人,也都揪著心為小桐祈禱。
“找到了!”
昨日下午16時左右,覃先生接到小桐外公打來的電話,原來小桐剛剛獨自到了外公家。
小桐爸爸立即趕往花果園小桐外公住處。
父女見面,小桐爸爸眼含淚花緊緊抱著女兒,嘴里不停地重復說著:“寶貝,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正在四處尋找的家人朋友也紛紛趕了過來。
值得慶幸的是,小桐精神狀態還不錯,就是不想多說話。問她離開家后去哪里了,她只說在外面晃蕩了一夜,就不愿再多講了。
共同的心愿:這樣的“旅行”不再出現
小桐回家的消息傳來,關注此事的市民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只要平安就好”,微信朋友圈里,大家表達著同樣的祝愿。
小桐爸爸專程給記者打來電話,表達感激之外,希望本報及今貴州手機新聞客戶端代他們想各位好心人致謝!
對于小桐這一場讓家人煎熬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有人表示,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有人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人猜測,孩子離家是不是對家中剛出現的二寶還不適應;更多人反思,自己對孩子該如何更好地進行教育。
事實上,青少年離家出走現象已經不容忽視,光是本報記者每年接到的類似求助就不下四五起。日前,在線青少年心理平臺“Q心理”聯合武漢大學(深圳)心理健康研究所,搜集整理2016年1至2月份關于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報道,出爐了一份“青少年離家出走微報告”。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2月,平均每天有2.3宗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事件,而其中超過80%的孩子至今仍未找回。
小桐的“旅行故事”已經結束,這個在這一天飽受折磨的家庭總算又歸于平靜。記者了解到,孩子的班主任還專門叮囑其他同學的家長,保護孩子的心靈。
而更多人則希望,今后這樣的“旅行”都不再有……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