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漢諾威遇見中國經濟“新動能”
翻開一本按首字母排列的CeBIT參展商名錄,“S”占到20余頁。這當中,幾乎每一頁都被“Shenzhen”(深圳)一詞填得滿滿當當。
在14日開幕的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技術展覽會(CeBIT)上,中新社記者就與這樣一批中國經濟“新動能”不期而遇。
“抱歉,我們太忙了。”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深圳安普寶光電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蔡煥林需要不斷地起身起開,去招呼前來詢問的各國客商。第一次參加CeBIT展的蔡煥林帶來了公司生產的HDMI高清線等線材產品。
“我們希望能接觸更多歐洲客戶,作為過去主要面對國內市場的科技企業,我們認為走出來會更好。”蔡煥林表示,盡管公司生產的是一些被認為偏“基礎”的產品,但相信憑借在中國多年的耕耘,其質量具備了走向國際市場的潛力,“當然,這是第一次參展的第一天,我們的質量如何,最終需要客戶說了算。”
在蔡煥林所在的展臺四周,聚集了近100家主要來自深圳和長三角地區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形成了一個袖珍“中國館”。
“如果說華為這樣的龍頭企業在國際上已能‘打擂臺’,那么我們也同樣需要大量專注于自身產品和領域的中小企業。”幫助這些中國中小型科技企業集體“登陸”CeBIT的組展商、中國電子國際展覽廣告有限責任公司現場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日本、德國等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業貢獻。
這位負責人注意到,在他的公司幫助下參展的中小企業近幾年開始越來越重視產品深度、質量和細分市場,不再那么“拼量大價優”了。
近年來,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互聯網與各行業加速融合,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15年全年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21.6%,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新動能對穩就業、促升級發揮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
在今年的CeBIT上,記者同樣發現,參展商不再“扎堆”同一個熱門產品或是概念,而是逐步找尋到各自的細分化競爭之道。
離著名的大疆無人機公司展臺不遠的深圳智璟科技展臺前,幾位德國觀眾正在聚精會神地注視一架準工業級無人機的飛行演示。
“我們和大疆在定位上有所不同。”同樣是初次參展CeBIT的該公司董事長陳勝告訴記者,他帶來的產品線更聚焦工業和準工業級應用,“我們的10公里超視距、智能控制和避障等技術已經很好地應用在了國內部分城市的反恐、急救等領域。”
陳勝對自己的“差異化競爭”之路充滿信心。而他的團隊亦正在加緊研發人機交互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無人機上的實現方式。
“培育更多這樣的‘隱形冠軍’,或許也能為中國經濟帶來更多‘新動能’,而且小企業具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在采訪中,前述組展公司負責人非常贊同來自德國的“隱形冠軍”理念,即在某一單個產品上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其本身卻是默默無聞的中小型企業,“德國市場的魅力正是在于,很小的零部件也可以做得高精尖。期待中國制造未來也能誕生更多的‘隱形冠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