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小妹)昨日,豐臺區食藥局查處了一處違規制售中藥皮膚藥膏的作坊,現場50余桶原料及200余支三無中藥皮膚藥膏就地封存,并將部分原料及成品帶回檢測作進一步調查。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傍晚跟隨豐臺區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來到開陽里的某居民樓內,走廊里充斥著一股刺鼻的酒精和草藥味。走進一樓的一戶民居內,一間屋子里地上油跡斑斑,各種原料和添加劑也隨處擺放在地上,包括酒精、甘油、活性劑等,白色塑料袋簡單包扎的中草藥也就地擱置。在另一間屋子,批量制成的中藥藥膏堆放在角落里,藥膏上用透明膠帶粘貼著標簽,上面寫著“痤瘡一號”等字眼。
這些中藥藥膏的加工制作者是一位72歲高齡的朱某。當執法人員詢問原料的來源及加工過程的時候,朱某無法提供相應的進貨清單等憑證,對來源也無法一一說明。
據朱某家人介紹,其制作的中藥藥膏沒有固定配方,完全按照經驗進行添加,“制作好以后就先在我們臉上實驗,如果過敏或者泛紅,就再調整”。骨科醫生出身的他,“通過自學皮膚方面的書籍,偏執地癡迷皮膚藥膏,我們也多次勸他不要做了,但他都不聽。”朱某家人說。
“原料來源不明,包裝材料也無法確定其成分,而且制作加工場所的衛生條件非常差,這種情況下制作出來的藥膏,如果用于皮膚,是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的。”食藥局工作人員說:“此外,如果是面向一定人群的批量生產,則風險更大”。
為進一步調查這些用于皮膚的中藥藥膏,食藥局的工作人員對現場50余桶原料、200余支三無藥膏進行了就地封存,同時帶走一批進行檢測,進行進一步調查。“如果涉嫌制造假藥,將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立案偵查”。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更多精彩資訊>>>